close

國文課文復習週考考卷LIL-4021

範圍:蘭亭集序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2)    

  1. D
  1. D
  1. C
  1. A
  1. D
  1. C
  1. B
  1. B
  1. B
  1. D
  1. A
  1. A
  1. B
  1. D
  1. D
  1. A
  1. D
  1. B
  1. A
  1. C
  1. B
  1. C
  1. D
  1. B
  1. A
  1. B

 

  1. ()小篆→秦代前期(秦代通用)()隸書→秦代後期(西漢通用)()楷書→東漢前期(通用至今)()行書→魏以後(普遍使用至今)()甲骨文→殷商(殷商通用)
  2. (A)入木三分:形容書法筆力遒勁,也可比喻見解、議論深刻、確切  (B)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C)龍飛鳳舞:形容筆勢生動活潑。(龍飛鳳舞,在生活中的「正常」用法,就是形容「書法」筆勢生動活潑,尤其用來形容「草書」或「行草」(行書接近草書者)。是正面的意思。而因為「龍飛鳳舞」是用來形容「草書」或「行草」生動活潑,所以,有些人字跡潦草,也會被人開玩笑或反諷為「龍飛鳳舞」。這種反諷的用法,是為了避免直接批評「潦草」而傷害對方的用法。是「非正式」用法。所以,在生活中,「龍飛鳳舞」是正面意思還是反面,要看當時所說的對象,以及說話語氣。如果書寫成文,「非正式」用法通常會加引號,例如:他的字啊,真是「龍鳳飛舞」,看不懂寫什麼!)   (D)春蚓秋蛇:比喻字寫得不好,彎彎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跡。
  3. (C)張潮《幽夢影》原文如後: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不獨人也,物亦有之。如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為知己,蓮以濂溪為知己,桃以避秦人為知己,杏以董奉為知己,石以米顛為知己,荔枝以太真為知己,茶以盧仝、陸羽為知己,香草以靈均為知己,蓴鱸以季鷹為知己,蕉以懷素為知己,瓜以邵平為知己,雞以處宗為知己,鵝以右軍為知己,鼓以禰衡為知己,琵琶以明妃為知己。一與之訂,千秋不移。若松之於秦始、鶴之於衛懿,正所謂不可與作緣者也。
  4. (A)由「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可推知「盛事不常,人生短暫」。
  5. 「固知ㄧ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明顯表達死、生;壽、夭,大不同。
  1. (A)歲在癸丑」,那年的生肖屬「牛」  (B)農民曆三月初(D)音ㄒㄧˋ
  2. ()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附近  ()每覽昔人「興感」→感發。
  3. ()()()()()()助詞/()動詞,追求、往/()(),指代詞,名詞
  4. ()祓禊農民曆三月三日  ()新桃換舊符→農曆新年,農民曆一月一日  ()牛郎織女→七夕,農民曆七月七日  ()火燭銀花→元宵節,農民曆一月十五日  ()黃梅子、雄黃酒→端午,農民曆五月五日  ()九日、黃花→重陽,農民曆九月九日。
  5. (A)ㄑㄩ,取/ㄑㄩ,趨向  (B)ㄑㄩˋ,趣味/ㄑㄩ,趨向  (C)ㄘㄨˋ,促/ㄑㄩ,取  ()ㄘㄨˋ,促
  6. (A)副詞  (B)數詞/動詞  (C)詞/數詞  (D)詞/副詞。
  7. ()()真的、確實  ()不疑  ()消息  ()隨意  (D)音ㄕㄣ,通「伸」,伸張
  8. ()祓禊(禊日)  ()冬至(冬節)
  9. (A)歌詠陶淵明。出自汪遵〈彭澤〉。語譯野鶴喜歡棲息孤高的松樹上,白雲眷戀徘徊於高山之巔。能如此悠閒自在,在於它們與官場、微薄的俸祿無關。我索性拋開官場俗事,在自家附近栽種五棵柳樹,吟詠著〈歸去來辭〉,悠閒地以葛巾濾酒,與菊花相伴。
    (B)歌詠王維。出自徐光美〈題摩詰詩後〉。此處化用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脫盡言筌:出自《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故而「脫盡言筌」意指不拘泥於文字言辭、注解,只在乎能了解文章的深意。)語譯擺脫詩詞文句的羈絆,應當要捨棄注解文字;我獨愛王維的《輞川詩集》。竹林深處傳來的琴聲清雅,腦海中想像、浮現樹林深處明月映照的景象。
    (C)歌詠陶淵明、諸葛亮。出自陳起榮〈詠史詩〉。語譯諸葛亮與陶淵明,都曾有淡泊名利、隱居不仕的美名。只是諸葛亮遇到了劉備,成就一番功業;而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晚年越發貧困,生活潦倒!(1南陽少:指諸葛亮。2北窗老:指陶淵明。3兩臥:意指陶淵明北窗下臥外,諸葛亮亦曾在隆中高臥。此處比喻兩人皆隱居而不出任官職。4矯矯:卓然出眾的樣子。)
    (D)化用王羲之「《黃庭經》換鵝」的典故。出自李白〈送賀賓客歸越〉(賀賓客即賀知章,性放曠,晚尤縱誕,自號四明狂客,擅長草、隸)。語譯鏡湖流水粼粼,水波清澈蕩漾,狂客乘坐舟船,意欲南歸,沿途意興遄飛。歸途中若像右軍一般遇見山陰道士,理應效法右軍,以書法交換白鵝,滿載而歸哦!
  10. (D)「夫人之相與」的「夫」是發語詞,無意。夫人之相與」的「夫人」,指「妻子」。
  11. ()三徑、柴桑、晉代衣冠→陶潛  ()宋遺臣、丞相既死節→文天祥  ()右軍、愛鵝→王羲之  ()柳郡、新亭柑香、羅池月→柳宗元。
  12. (A)陳陳相因凡事因襲,無革新開創   (B)拾遺補缺彌補缺失遺漏  (C)抱殘守缺思想保守,不接受新思想、新事物  (D)拾人牙慧抄襲他人言論之餘緒。
  13. (B)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改編成「不知老至衰漸及」
  1. (A)是因為哀傷於鵝被宰殺掉而嘆息不已 (B)「焉」字為指代詞,指代鵝 (D)當舉群相贈耳的「相」為單面詞,表示被省略的賓語是「你」:「夫人之相與」的「相」為雙面詞,意思是互相
    語譯王羲之生性愛鵝,會稽有一位獨居的老太太養了隻鵝,叫聲很好聽,他想買而未能得,於是就帶著親友駕車去觀看。誰知老太太聽說他要來,竟把鵝烹煮了,準備招待他,王羲之為此事而整天嘆息不捨。還有,在山陰有位道士,養了一群漂亮的鵝,王羲之就前往觀賞,看過後感覺非常喜歡,堅決懇求道士賣鵝給他。道士說:「如果你能把《道德經》整部寫給我,我就整群鵝都送給你。」王羲之很高興地揮筆寫完,把鵝裝在籠子裡帶回家,快樂得不得了。這就是王羲之任隨天真,率性的一面。
  2. (A)「三春」,指暮春 (B)「萬殊莫不均」意指天地對萬物化育沒有分別  (D)王羲之為晉代人,那時沒有近體詩;詩也不合近體詩格律,又有十句,故為古體詩。語譯暮春三月春氣勃發,萬物欣欣向榮。此時以蘭亭的山水來寄託我們的情志,內心覺得無比輕鬆暢快。抬頭看看天空,可見天地交接的一線,低頭俯視,可見清澈之水濱。空曠寂靜、廣大無邊的景觀,天地間自然景色映入眼中,生生不息之理,便從內心浮出。大自然化育萬物的功勞是多麼偉大,世間所有事物,無不依循自然之理生成變化。各種自然聲韻,雖不甚整齊,但歸屬於我,則無不感到新奇可愛。
  3. 「一副□□□□的樣子,偏又相連著」,空缺填入「分道揚鑣」,屬映襯修辭,「偏又」是關鍵,故選(B)
  4. (C)「現在這些話,再講也沒人聽」,是因為這些勉勵人的話不合時宜而被否定。
  5. (A)僅甲文提及。(B)僅乙文提及。(C)僅乙文提及。
  6. 由「有人喜歡把蟹肉啃得很乾淨」表現出其人性情必須要慢條斯理,細吹細打,才會一點蟹肉都不會蹧蹋。
  7. 吃蟹螯又飲酒,古人視為人生一大樂事。
  8. 題幹語譯井裏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爲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只活在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冬天的冰凍,是因爲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曲之土,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是因爲受到先入為主的教養束縛。
     

二、多選題(每題3分,共48)

  1. ABCD
  1. BC
  1. ABCDE
  1. ABC
  1. BCD
  1. ABDE
  1. ABE
  1. ABCD
  1. ABCE
  1. ABCDE
  1. ABCDE
  1. BCD
  1. ABCE
  1. ABDE
  1. ABC
  1. ABCDE
  1. (E)作者感慨自己終日為生活奔波忙碌,虛度人生,在異鄉漂泊不定,不知所為何事?而歲月就在那雞聲、馬蹄聲中,飛快地消逝了
  2. (A)何以/用來 (B)酒杯 (C)飲酒 (D)往來/歸附 (E)長、高/舉行
  3. (A)赭衣塞途:指囚犯眾多。赭衣,紅色囚衣  (B)囹圄生草:以喩治安良好  (C)如火如荼:形容氣勢旺盛或聲勢浩大映帶左右:形容流水環繞,波光映照  (D) 感慨係之:感觸很深,慨歎隨之而生坦腹東床:形容豁達出眾的女婿  (E)照本宣科:比喻不知靈活應用,毫無創新/蕭規曹隨:指黃老治術若合一契:形容完全相合。
  4. (A)(B)(C)本來  (D)固守  (E)鄙陋
  5. (A)兩句各為句中對(當句對) (B)(C)(D)單句對(上下兩句對偶) (E)隔句對(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
  6. (A)情致、情趣/表達、表示  (B)說、回答/達到  (C)招致,獲致,求得  (D)送還;交還/招請、招集  (E)奉獻/備。
  7. (C)道出對生命短暫的悲痛 (D)指出人與人交往互動時,靜與躁的二種不同模式。
  8. (A)先前 (B)接近 (C)臨、朝著 (D)假使 (E)嚮往/崇尚、重視。
  9. (D)《王右丞集》是盛唐人王維的著作集
  10. 各選項語譯及說明(A)大將軍王敦對王右軍說:「你是我家很出色的子姪,絕不比阮主簿(指阮裕)差。」→賞譽:稱讚別人的才德 (B)王孝伯問謝安說:「林公(支遁)和王右軍相比,怎麼樣?」謝公答道:「王右軍勝過林公;可是林公在王司州(指王胡之)面前,也比他尊貴顯達呢!」說明:謝公認為林公不如右軍,卻勝於王司州。→品藻:評論人物,定其文質高下 (C)晉時人品評王右軍:「為人瀟灑得有如飄浮的白雲,雄健得好像驚起的神龍。」容止:即威儀(莊嚴的儀容和舉止) (D)王羲之聽別人說自己的〈蘭亭集序〉媲美〈金谷詩序〉,又拿自己比石崇,頗有欣喜之色。(方,一說模仿。)(補註:石崇著有〈金谷詩序〉)企羨:舉踵仰慕他人的德行和名望 (E)王右軍年紀不到十歲時,大將軍王敦很喜愛他,常把他放在帳中同榻而眠。大將軍曾有事先起床,右軍還沒起來;不久錢鳯進來,把左右摒退,和王敦討論事情,他們全忘了右軍還在帳中,就說起變節造反的計畫。右軍醒來,既已聽到他們談論的事,知道自己沒有活命的道理,就用手指撥弄口舌,吐出口水,把頭、臉和被褥全弄髒了,假裝睡得很熟。王敦談造反事談到一半,才想到右軍還沒起床,和錢鳯一同大驚道:「不能不把他除掉。」等到揭開床帳,看見他吐的口水縱橫交錯,相信他確實睡得很熟,於是保住了性命。當時大家都稱讚他很有機智。假譎:虛假欺詐。假,非真也;譎,權詐也。假譎者,謂設詐謀以誑誤於人而便其私意也。
  11. (A)這個水邊/第二順位 (B)這些文章指有文化有涵養 (C)胸懷抱負胸腰之前 (D)「以()為」的省略,指「用它作為」/認 (E)清澈的水流/比喻品性清高的名士。
  12. (A)指周旋應付/指前俯後仰 (B)養家活口 (C)指時間短暫 (D)指沉思默想 (E)指時間短暫/指舉止、舉動。
  13. (D)筆畫靈動,所有「之」字沒有一個寫得是一樣的
  14. (C)解一下/悶了一個春天的筋骨和心情解一下/悶了一個冬天的筋骨和心情。
  15. (D)「黍離之悲」原指國破家亡之痛,在此指對國家殘破,今不如昔的哀嘆  (E)小序中「夜雪初霽,薺麥彌望」與上片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沒有矛盾,姜夔經過當年杜牧所說的「春風十里揚州路」,而今竟是青青「薺麥彌望」、「四顧蕭條」,一片荒蕪景象。大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味。「過春風十里」引杜牧「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詩語,為下片出典立意鋪路,不是真的吹起春風。「淳熙丙申至日」的「至日」就是「冬至」,所以小序中才有「夜雪初霽,薺麥彌望」的描述。
  16. 略。

41~42題組  語譯
    宋孝宗淳熙三年冬至日,我經過揚州。那天晚上落雪剛剛停止,天空放晴,遠望全是薺菜小麥。進入揚州城內,則一片蕭條,冷冷的江水呈現碧綠色調,天色漸晚,守城士兵的號角悲涼地響起。我一時悲痛,想起金兵侵略前後,感慨萬分,因而創作了這闋詞。千巖老人看了,認為有亡國的傷感。
    我來到淮南著名的都會揚州,在竹西亭附近環境最優美的地方,解下了馬鞍,暫停我初次來此的旅程。走在杜牧所謂春風十里的揚州繁華路上,見到的卻全是大片青青的薺菜麥苗。自從金兵南侵的鐵蹄踐踏過長江沿岸離開後,這裏的荒池和大樹都厭惡提到這場慘酷的戰禍。天色漸漸地已到黃昏了,淒清的號角吹起,帶來陣陣寒意,迴盪在這空寂的城市裡。
    杜牧有非同尋常的賞鑑能力,就算他現在重新來到這裏,也必定會大吃一驚。縱然他詩才橫溢,以豆蔻比喻少女的措詞十精巧,描述在青樓所做的好夢極其動人,再也難以再寫出他的一片深情。二十四橋依舊還在,水中央波光盪漾,一輪冷月寂靜無聲。想那橋邊的芍藥開滿紅花,卻不知道它是為誰年年生長開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精選古文試題與詳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sl380118 的頭像
    lsl380118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lsl38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