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課文復習週考詳解LIL406

範圍:訓儉示康     

一、單選題

  1. A
  1. B
  1. D
  1. A
  1. A
  1. A
  1. A
  1. C
  1. B
  1. B
  1. D
  1. B
  1. A
  1. A
  1. A
  1. C
  1. A
  1. C
  1. D
  1. D
  1. (A)語末助詞,無義  (B)全/列舉  (C)僕役/最後  (D)鄙陋/堅守。
  2. (B)同年指同榜登科的人。
  3. (A)屬於自謙而又不喜華靡的表現  (B)強調李文靖公節儉的作風  (C)因為管仲奢華,越禮僭分的原故。
  4. (A)盜:古代指「小偷」;賊,古代指「強盜」
    (B)嗤:譏笑;不能換「吃」
    (C)華靡:華麗奢侈;不能換「糜」,糜有腐爛的意思
    (D)酤、沽:都指「買」,可換成「沽」;估:計算,如:估價。
  5. (B)「人莫之非」與「天下之惡皆歸焉」,意思相反。
       「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語譯君子厭惡處在污穢的地方,惟恐天下的惡名,都歸到他的身上。
    (C)「公孫布被」意近於「欺世盜名」/「衣取蔽寒」形容節儉
    (D)「饘粥餬口」意近於「食取充腹」,形容節儉/「日食萬錢」形容奢侈。
  6. ()不足以辱介甫為友」接提示句「光不材」,為自謙語氣相連接;()()相連接,呼應「益者三友:友直、有諒、友多聞。」; ()的「至於……不敢……」接結尾句「乃若……不敢……」。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光不材,不足以辱介甫為友,然自接待以來,十有餘年,屢嘗同僚,亦不可謂無一
          日之雅也。雖愧多聞,至於直諒,不敢不勉;若乃便佞,則固不敢為也。

    語譯孔子說:「對自己有益的朋友有三種:友直、有諒、友多聞;對自己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我這個人不成才,沒有資格和您王安石做朋友。可是從相識交往以來,已十多年了,曾經屢次成為同事,所以也不能說
          沒有短暫的交情。雖然說我見聞廣博是令我愧疚的,但是說到正直、信實,卻不敢不努力而為,如果說到巧言善辯,阿
          諛逢迎,那當然是我不敢做的。
  7.  (A)通「稍」,稍稍  (B)招致/快速  (C)正直/只是  (D)相互/擔任宰相。
  8. 「初晴」的平仄為平平,前一字應為仄聲字;「分明」的平仄為平平,前一字應為仄聲字;第三句,句末不押韻,應為仄聲字;末句句末押「ㄧㄥ」韻。
  9. (B)二毛:老人。
  10. (A)憂樂[范仲淹  (B)忠骨[岳飛;佞臣[秦檜  (C)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D)移孝作忠、閻羅老、安得開顏一笑,重睹河清(笑比黃河清:難得一笑)[包拯。
  11. (A)正史都屬紀傳體  (B)《資治通鑑》屬編年體,不屬正史  (C)《資治通鑑》為通史。
  12. (A)錦衣玉食/無下箸處(滿桌菜餚,竟仍嫌無好菜可吃)[都可形容驕奢
    (B)矯俗干名/砥行立名(磨礪德行,建樹功名)[前者貶意,後者褒意
    (C)饘粥餬口/食不兼味(飲食時不用兩種菜餚,形容生活儉樸)[都可形容節儉樸實
    (D)不役於物/逍遙物外(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都可形容不受外物支配。
  13. 「隴西」為李姓郡望;猶龍,指老子李耳,用孔子之語。《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旋馬,典出李文靖公李沆
    (B)姜氏祠堂門楣上應為「天水堂」
    (C)羅氏祠堂門楣上應為「豫章堂」
    (D)黃氏祠堂門楣上應為「江夏堂」。
  14. (A)涑水[司馬光(涑水先生)  (B)彭澤、菊、琴書、醉、田園詩派、辭樸[陶潛
    (C)詩史、草堂[杜甫       (D)翁、醉、亭[歐陽修。
  15. (A)金谷園為石崇與綠珠所居別墅,於今洛陽西北;石崇被害時,綠珠墜樓亡。
  16. (C)以才德修養區分。
  17. (A)當宰相很久。
  18. 題幹「不任區區向往之至」的「區區」,意思是懇摯、愛慕。
    (A)志得意滿貌,也可解為「小小的」  (B)小小的  (C)懇摯、愛慕  (D)愚笨。

17~18題組語譯
    假如君實責備我做宰相當政這麼久,不能幫助皇上大有作為,使人民受到恩澤,那我承認是有罪的。假使主張今天應該什麼都不做,只要守著以前的成規就夠了,那就不是我所敢領教的了。

    沒有機會見面,不勝懇摯向慕,神往到了極點。

  1. 略。
  2. (D)「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與「彼汲汲於名者,猶汲汲於利也」兩相比較,「其間相去何遠哉?」猶:好像、等同。

19~20題組語譯
    古代沒有設置諫官。上自公卿大夫,下至工人、商人,人人都可以進諫。漢朝以後,才設置了諫官。
  現代把天下政治及全國百姓的得失利病,完全聚集交付到一個諫官身上,叫他來進諫,他擔負的責任也實在太重了。做這種諫官的人,理當專注於重大的事情,捨掉細微末節;把應該急辦的優先處理,應該緩辦的放在後頭處裡。專心為國家謀公利,不為自己打算。那些不停地只追求名譽的人,跟那些不停地只追求私利的人是一樣的。專心為國家謀公利的諫官,與不停地追求自己名利的諫官,兩相比較,距離是何等的遙遠啊!

 

二、多選題

  1. DE
  1. BE
  1. ACD
  1. ABE
  1. ABCE
  1. (B)
  2. (A)ㄇㄧㄠˋ,姓/ㄇㄡˊ,纏結  (B)一,衣服  (C)厶ˋ,飼/ㄙˋ,飯
    (D)ㄔㄥˋ,符合/ㄔㄥ,稱道    (E)ㄩㄢˋ,遠離,形容詞轉品為動詞。
  3. (A) (C) (D),音ㄕㄨㄛˋ,屢次  (B)音ㄕㄨˇ,計算  (E)音ㄘㄨˋ,細密。
  4. (C)因為節制而犯過失的人很少  (D)謙稱自己二十歲時考中進士。
  5. (D)司馬遷,為紀傳體史書之創制者 /編年體史書之祖為《春秋》,創制者為孔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精選古文試題與詳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sl380118 的頭像
    lsl380118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lsl38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