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見、相、所」三字指示稱代的對象
    「見、相、所」三字用在動詞之前組成詞彙,常有「指示稱代」的作用,能表示主體所涉及的對象,如「見諒、相送、所有」。這時「見、相、所」三字,本身並無意義。
    當這三個字起了「指示稱代」的作用時,所指涉的對象也各有不同。其中以「見」字指示稱代的範圍最小,「相」字次之,而「所」字最大。說明如下:
    「見」字只稱代自己,表示動詞下省略了止詞「我」字。
    「相」字可稱代「你、我、他」,表示動詞下省略了止詞「你、我、他()」其中的一字。
    「所」字則可稱代一切的人、事、物,表示動詞下省略了止詞「人、事、物」其中的一種。
舉例解說如下
一、 「見」字
1.「請勿見笑」的意思是:請不要取笑我;「見」指示稱代「我」。
2.「請多見諒」的意思是:請多多諒解我;「見」指示稱代「我」。
3.「有何見教」的意思是:有什麼可教導我;「見」指示稱代「我」。
4.「請別見怪」的意思是:請不要責怪我;「見」指示稱代「我」。
5.《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意思是:我出生六個月,父親就背棄了我。
  「父親就背棄了我」指棄我而逝。不忍言親死,只好說「背棄了我」。「見」指示稱代「我」。
6.《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都督(周瑜)見委,自當效勞」。意思是:都督委派我,本來就應該效
  勞。「見」指示稱代「我」。
7.《儒林外史〈范進中舉〉》:「岳父見教的是」。意思是:岳父教導我的都對;「見」指示稱代「我」。
8.《太平廣記〈虯髯客傳〉》:「他人見問,固不言;兄之問,則無隱耳」。意思是:別人問我,我一定
   不會說,您問起,就不隱瞞了。「見」指示稱代「我」。

二、 「相」字
1.「有事相煩」的意思是:有事麻煩你;「相」指示稱代「你」。
2.實不相瞞的意思是:實在沒有瞞騙你;「相」指示稱代「你」。
3.「承蒙相助」的意思是:蒙受到你幫助我(等於說:謝謝你) 「相」指示稱代「我」。
4.
死因離奇,等待檢察官相驗:「相」指示稱代「他」(屍體)。

5.《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讀書人三
  日不見,當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他。「相」指示稱代「他」。
6.宋濂〈秦士錄〉:「君何至相視如涕唾」。意思是:你們怎麼可以看待我像鼻涕口水般輕賤。「相」指示
  稱代「我」。
7.周邦彥〈蘇幕遮〉:「五月漁郎相憶否」。意思是:又是五月時節,那些捕魚的舊時玩伴還記得我嗎?
  「相」指示稱代「我」。
8.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意思是:你到洛陽後,那邊的親友們
  如果問你:我的近況?請你告訴他們,我的心光明磊落,就像一塊潔淨的冰放在玉壺裡,心安理得。
  「相」指示稱代「你」。
9.王維〈竹裡館〉:「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在這深密幽靜的樹林裡,沒有別人知道,只有
  明月靜靜地照著我。「相」指示稱代「我」。
10.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意思是:要不是你天性清高
  妙趣,我哪裡敢用這種不急的閒事邀請你。「相」指示稱代「你」。
11.李白〈長干行〉:「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意思是:不問路途多遙遠,我要一直到「長風沙」迎接
  你。「相」指示稱代「你」。
12.韓愈〈祭十二郎文〉:「生不能相養以共居,歿不得撫汝以盡哀」。意思是:你活著的時候我不能撫養你
  而共同生活,你死的時候又不能撫摸你的大體表達我所有的哀痛。「相」指示稱代「你」。
13.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之一》:「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意思是:兒童見到我不認得我,
  笑著問我是哪裡來的客人。兩個「相」都指示稱代「我」。
14.〈楚留香〉歌詞:「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意思是:再遠的山路我一個人走,不必送我。「相」指
  示稱代「我」。
15.《聊齋志異〈狼三則〉》:「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意思是:狼不敢前進,瞪著眼睛向著他。
  「相」指示稱代「他」。
16.《世說新語〈自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意思是: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相約同
   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相」指示稱代「他」。
17.  張溥《五人墓碑記》:「吳之民方痛心焉,於是乘其厲聲以呵,則噪而相逐」。意思是:蘇州的老百
   姓正痛恨他,因此趁着他厲聲呵罵的時候,就一齊鼓譟著追趕他。「相」指示稱代「他」。
18.《列子湯問〈愚公移山〉》:「雜然相許」。意思是:大家紛紛贊同它(它,指這個主意)「相」指
   示稱代「它」。
19. 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意思是:老虎就躲到樹林
   裡偷偷地觀察驢子,而後逐漸靠近它,十分小心謹慎,不知它是什麼東西。「相」指示稱代「它」。

大哉問:「以身相許」是許「我」?還是許「你」?抑或是許「他」?
  答:這個有意思,「許」的是誰?要看文意,才能推知。
  例如:1「如果你愛我,你就應該以身相許。」許的是「我」。
            2「可惡!我們交往不到一個月,我就以身相許,你怎麼可以拋棄我?」許的是「你」。
           3「你兒子認識我女兒不久,就要求她以身相許,現在竟移情別戀,太過分!」許的是「他」。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正本》把「相」字用在動詞之前,起了「指示稱代」作用的現象,解釋成:「是由互動的意義演變為單方面的意義,表示動作是由一方對另一方進行,意即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的對象。」這是單就「相」字剖析,無法套用在「見、所」兩字。

大哉問:「相信」一詞的「相」字,有「指示稱代」的作用嗎?
    「相信」一詞,依詞構來說,「相」字原本也有「指示稱代」的作用,如:《史記.卷八八.蒙恬傳》:「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不相信」意思是:不信賴皇上。又如《老殘遊記》第二回:「老殘聽了,也不甚相信。」「不甚相信」意思是:不甚信它(它,指茶房稱讚王小玉的唱腔本事)。再如:「名嘴的話,你也相信?」「你也相信」的意思是:你也不懷疑它(它,指名嘴的話)
    可是現在大家認知的「相信」,卻只剩下「信」的意思了。原因是:「相信」一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太頻繁了,漸漸成了慣用詞,產生質變,「相」字因而失去了「指示稱代」的作用,變成了「詞頭」,使得「相信」只剩下「信」的意思。所以「名嘴的話,你也相信?」可說成「名嘴的話,你也信?」
當「相信」只剩下「信」的意思後,在文句中「相信」後頭就可直接出現止詞,如「我相信真理」、「我相信科學」;「相信我會中獎」。
    「相信」跟「相煩、相助、相瞞」等詞彙大大不同,「相煩、相助、相瞞」的後頭不能出現止詞,止詞被「相」字的指示稱代作用取代了,所以不能說:「有事相煩你」、「承蒙相助我」、「實不相瞞你」。

三、「所」字
1.所得稅:「所」指示稱代收入。
2.有所得必有所失:「所」指示稱代某些東西。
3.前所未聞:「所」指示稱代這件事。
4.有所為有所不為:「所」指示稱代某些事。
5.一無所有:「所」指示稱代財產。
6.無所不讀:「所」指示稱代書籍。
7.非我所望:「所」指示稱代現象。
8.所賣皆贗品:「所」指示稱代物品。
9.慎其所交:「所」指示稱代人。
10.所嫁非人:「所」指示稱代對象。
11.心之所向,身之所往:「所」指示稱代地方。
12.《論語‧子張》:「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所」指示稱
   代知識、技能。
13.《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指示稱代東西。
14.《孟子‧公孫丑上》:「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所」指示稱代地方。
15.曹丕《典論‧論文》:「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第一個「所」指示稱代典籍,第
   二個「所」指示稱代他人文字。
16.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所」指示稱代地方。

「所」後加動詞的詞彙太多了,就不再舉例贅述。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漢語文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sl380118 的頭像
    lsl380118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lsl38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