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課文復習週考考卷LIL-4026
範圍:漁父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2分)
- 下列文句所表達出來的內涵,前後句完全不合的選項是:
(A)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B)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C)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D)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誘我松桂,欺我雲壑。雖假容於江皋,乃
纓情於好爵 - 下列各組「 」內的字詞,詞性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蒙「世俗」之塵埃 (B)「鼓」枻而去/「桂」櫂兮蘭槳
(C)聖人不「凝滯」於物/「漁父「莞爾」而笑 (D)安能以身之「察察」/不盡長江「滾滾」來 - 下列「 」內字詞的意義,三者相同的選項是:
(A)「形容」枯槁/老病「形容」日日衰,十年賃宅住京師/全心在中,不可蔽匿,和於「形容」,見於膚色
(B)漁父「見」而問之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C)「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只多著一張紙
(D)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失其所「與」,不知 - (甲)「舉」世皆濁我獨清 (乙)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丙)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言廢人
(丁)「舉」酒屬客 (戊)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己)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庚)「舉」國上下
以上「舉」字共有:
(A)三義 (B)四義 (C)五義 (D)六義 - 下列「 」內成語的運用,不正確的選項是:
(A)先生猝逝,孤獨的她「顏色憔悴」,使她能勇敢活下去的是肚裡的小小生命
(B)面對小朋友的童言童語,一向嚴肅的他也不禁「莞爾而笑」,親切地與孩童玩了起來
(C)初出社會,要有「淈泥揚波」的拚勁,才能在職場上嶄露頭角
(D)掌管食安的各級官員,要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信念,積極揪出黑心廠商,維護食品安全 - 下列各組「 」字的注音,全部相同的選項是:
(A)「淈」其泥而揚其波/臨渴「掘」井/奇「崛」險怪
(B)「餔」其糟而歠其醨/責臣「逋」慢/尚未「晡」食
(C)濯纓「濯」足/過蒙拔「擢」/桂「櫂」兮蘭槳
(D)餔其糟而歠其「醨」/「魑」魅魍魎/「摛」藻雕章 - 「聖人」的介定在諸子百家書籍中經常不同。下列文句中的「聖人」,不屬於道家意義的選項是:
(A)「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B)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C)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暴君代作 (D)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列子‧說符》
以上短文中「衣冠、之、適、去」四個詞和字,依序與下列選項「 」內相同的字詞比較,意義不相同的選項是:
(A)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 (B)吾欲「之」南海
(C)子「適」衛,冉有僕 (D)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 (甲)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乙)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丙)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 (丁)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戊)吾兒,久不「見」若影 (己)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以上「見」字共有:
(A)三義 (B)四義 (C)五義 (D)六義 - 下列文字與「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所表現的態度,最相近的選項是:
(A)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B)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C)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D)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 下列有關國學常識的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離騷〉、《史記》都屬金聖歎「六才子書」之一,〈離騷〉屬於第一才子書;《史記》,屬於第二才子書
(B)《楚辭》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意象──香草用以比喻自身之高潔;美人用以比喻所眷顧的君王,形成古典詩
歌中重要的「寄託」手法
(C)《楚辭》每一篇都知道作者,開啟了中國古典詩歌最早的「個人」文學
(D)《楚辭》的用韻及長篇鋪敘形式,開後來「漢賦」的先河,為辭賦之祖 - (甲)美人捲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乙)燕燕于飛,上下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丙)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悟。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送,聖賢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丁)時繽紛以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豈其
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戊)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
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繫行舟。
以上文學作品所屬的文體,依其產生時代的先後次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A)丁戊乙丙甲 (B)乙丁丙甲戊 (C)丙丁戊甲乙 (D)乙丙戊丁甲 - 下列新詩,歌詠屈原的選項是:
(A)最遠的貶謫,遠過賈誼/只當做乘興的壯遊,深入洪荒/獨啖滿島的荔枝,絳圓無數/九百年的雪泥,都化盡
了/留下最美麗的鴻爪,令人低迴
(B)修詩書/作春秋,含笑,栽植/那七十二株等待茂盛的杏樹
(C)南朝的時候/我打此經過/寫了幾首詩/和女子調笑/他們戲稱我為/帝王/歷史要數說我/亡國的罪愆/但
是/我的罪/何止亡國
(D)青史上你留下一片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江魚吞食了二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 下列有關《離騷》的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離騷」篇名的涵義是「為離別而憂」
(B)是屈原被放逐時的代表作品
(C)全詩反映了屈原在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揭露了楚國貴族違法亂紀、嫉害正人的種種醜行,傾訴了救國無門的苦
悶和堅持理想的決心
(D)是一首自傳體的抒情長詩,也是中國最早的長篇抒情詩 - 下列為後世對屈原的評論, 的字詞,依序填上,正確的選項是:
(甲)屈平行正,以事懷王。瑾瑜比潔,日月爭光。忠而見放,讒者益章。賦騷見志,懷沙自傷。百年之
後, 。 (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乙)〈國風〉 ,〈小雅〉 ,若〈離騷〉者,可謂兼之。蟬蛻濁穢之中,浮游塵埃之外,皭然泥而不
滓。推此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引淮南王〈離騷傳〉)
(皭然:潔淨純白貌;皭,音ㄐㄧㄠˋ/泥而不滓:比喻潔身自好,不受汙染;泥,通「涅」,染黑;滓,通
「緇」,黑色)
(丙)今若屈原, ,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然責數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
不容,沉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多稱崑崙、冥婚、宓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政、經義所載。謂之
兼《詩》〈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然其文弘博麗雅, ,後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容。
(洪興祖《楚辭補注》引班固〈離騷序〉)
(離:驅離/絜:通「潔」,高潔/狂狷:過於激進與過於保守的人;此處當偏義複詞是用,指激進)
(A)空悲弔湘/好色而不淫/怨悱而不亂/露才揚己/為辭賦宗
(B)為辭賦宗/空悲弔湘/露才揚己/怨悱而不亂/好色而不淫
(C)為辭賦宗/空悲弔湘/露才揚己/好色而不淫/怨悱而不亂
(D)空悲弔湘/怨悱而不亂/好色而不淫/為辭賦宗/露才揚己 - 承上題(丙),班固對於屈原的看法是:
(A)為文兼有《詩經》〈風〉〈雅〉之長,因此不朽
(B)效法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極力勸諫,卻被害沉江
(C)性情偏激,作品虛幻,對政治教化沒有幫助
(D)採取《詩經》的風格,故其作品弘博麗雅,後世莫不斟酌其英華,則象其從容 - 下列摘句出自屈原的作品,比喻不正確的選項是:
(A)〈漁父〉:「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比喻潔身自好
(B)〈九章‧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得所示」,其中「懷瑾握瑜」比喻人具有高尚的品德與情操
(C)〈卜居〉:「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比喻是非不明,賢能的人被捨棄不
用,小人得意據高位且囂張
(D)〈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是非顛倒,倫常乖逆
◎18~20為題組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彊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藁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
- 有關上文的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A)「上官大夫與之同列」與「招八州而朝同列」,其中兩個「同列」所指代的意思相同
(B)「平伐其功」、「願無伐善,無施勞」,兩句中的「伐」字,意思相同
(C)「信而見疑」、「慈父見背」,兩句中的「見」字,意思相同
(D)「讒人間之」與「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其中兩個「間」自音義相同 - 下列文字與「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意思相近的選項是:
(A)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B)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C)浮雲蔽白日 (D)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 下列文字與「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意思相近的選項是:
(A)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B)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C)邪不勝正,公理伸張 (D)賢良方正,以私害公 - 話說在五四運動蓬勃發展時期,陳之藩先生有次到胡適先生家裡作客,在他書桌上看到了「功不唐捐」幾個字,陳先生在當時是頗負盛名的文學大家,卻怎麼也想不起這幾個字的意思,越想心裡越嘔,茶也不喝的悶聲離開胡適家,直接衝回去左翻右查古今中外群書,仍舊找不到答案,於是只好硬著頭皮回來問胡適,胡適笑了笑說:「喔!原來是這樣啊。這幾個字是梁實秋梁老送給我的。當時,我在推動新白話文運動,遭遇了社會各界極多的阻力,梁老告訴我凡事只要『下功夫(功)就不會(不)白白的(唐)浪費掉(捐)』,提醒我們不要在意一時的反對聲浪,也不要覺得氣餒或浪費時間,因為經過了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原來只要用心的投入參與過這些奮鬥過程,不管結果是成功或失敗,一定會有很深刻的生命經驗烙印在裡面,好與壞都會增長我們處事的智慧、毅力與韌性!」(節錄自網路文章)
就上文而論,正確的選項是:
(A)陳之藩先生是個不輕易認輸,懂得藏拙的人
(B)陳之藩先生是個能認真求知,不恥下問的人
(C)梁實秋先生鼓勵胡適推動新白話文運動
(D)有「功不唐捐」信念的人做事一定會成功 - 先秦典籍《孟子.離婁》與屈原〈漁父〉,都引用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首〈孺子歌〉。羅及老師要同學們比較解析這首歌在兩段文字中所呈現的不同意義,並加以申述。
羅羽婕同學的報告如下,但忙中出錯,請問畫底線的字詞出現錯別字的共有幾個?
《孟子.離婁》篇引這段話的意思在強調「疚由自取1」,和孔子所說「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相印證。滄浪的水清澈了,人們才有可能拿帽帶子去清洗;混濁不堪2,就只能洗洗腳。好比面對壞蛋,我們拿法來對付他;面對君子,則以禮相待。可見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取決於自身的含養3和表現。所以我們要潔身自愛4,不可烏名5上身,這樣子大環境才會對我們友善。
屈原〈漁父〉篇引這段話的意思在強調「與世推移6」,和「聖人不擬滯7於物」相印證。清澈的水洗帽帶子沒問題,混濁了還去洗帽帶子,那一定越洗越髒;要是洗洗腳是無所畏8啦,反正一走路,腳又髒了。所以當大環境不允許我們有所做為9時,要修正目標,放下我值10,橫量局勢11再決定自己的行動。這正可和「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深則厲,淺則揭」兩句話相啟發。屈原如果能瞭悟12其中道理,就不會葬身魚腹13了。
(A)七個 (B)八個 (C)九個 (D)十個
◎23~24為題組
陽子之宋,宿於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莊子‧山木》)
- 以上文章中「之」、「逆」、「小子」、「弟子」四個畫線字詞,依序與下列「 」內相同的字詞比較,意思相同的選項是:
(A)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B)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C)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
(D)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 下列文字出自東漢崔瑗〈座右銘〉,其摘句意思與上文主旨最接近的選項是:
(A)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仁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B)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綱。隱心而後動,謗議雍何傷
(C)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D)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25~26為題組
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願望見,行而無資,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東伐鄭,三置晉國之君,一救荊國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由余聞之,款關請見。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施於後世。五羖大夫死,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史記‧商君列傳》)
- 下列相關上文的解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五羖大夫,指百里奚;秦繆公,即秦穆公;商君,指商鞅
(B)「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是要全國百姓從事放牧的工作
(C)「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意指成功地施恩德教化了全天下
(D)「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意指全國人民悲痛莫名 - 下列有關上文的字詞解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自粥於秦客」的「粥」,通「鬻」,意思是:賣
(B)「被褐食牛」的「食」,音ㄙˋ,通「飼」,意思是:餵食
(C)「款關請見」的「款」,意思是:敲;「暑不張蓋」的「蓋」,意思是;雨傘
(D)「五羖大夫之相秦也」、「舂者不相杵」,兩句中的「相」字,意思相同
二、多選題:(每題3分,共48分)
- 下面表列《詩經》與《楚辭》的內容比較,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
書名 |
《詩經》 |
《楚辭》 |
(A) |
時代 |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 |
戰國末期至西漢 |
(B) |
地域 |
黃河流域/北方文學的代表 |
長江流域/南方文學的代表 |
(C) |
內容 |
多取材社會生活,以抒情為主 |
多抒發個人情志,以敘事為主 |
(D) |
性質 |
以平民文學為主 |
以貴族文學為主 |
(E) |
風格 |
自然質樸寫實/篇幅較短 |
華麗浪漫鋪張/篇幅較長 |
- 下列關於屈原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名平,字原,依〈離騷〉所述,又名正則,字靈均
(B)戰國末期楚國人;出身王族,具有強烈的國族意識
(C)年輕時,即憑其博學多能而深得懷王寵信。後因小人讒毀而去職,轉任不管政務的三閭大夫
(D)頃襄王繼位後,因批評奸佞誤國,觸怒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等親秦派,終遭放逐在湘江流域一帶流浪多年
後,投汨羅江而死
(E)作品自然質樸,平淡有致,被譽為中國第一個愛國詩人 - 下列對聯的內涵涉及屈原的選項是:
(A)上官吏,彼何人,三戶僅存,忍使忠良殄瘁;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論,能教日月爭光
(B)臣心未了三分事;天意難知五丈原
(C)不肯迂迴入醉鄉,乍吞忠梗沒滄浪;至今祠畔猿啼月,了了猶疑恨楚王
(D)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孤忠報楚國,餘風波及漢湘人
(E)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 下列成語皆出自《楚辭》,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美人遲暮:形容美人慵懶,睡很晚才起床 (B)悃悃款款:形容誠懇的樣子
(C)春蘭秋菊:比喻異時景物,各有佳勝 (D)朱脣皓齒:形容面貌姣好,年輕美麗
(E)鑿圓枘方:比喻互不相容 - 下列有關〈漁父〉的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A)屈原假托與漁父的對話,以第一人稱口吻行文,實則為自問自答
(B)採散文體形式、以對話為重心書寫,問答成文,影響後代辭賦創作多用問答體
(C)藉屈原與漁父的對話,慨嘆當時世俗的黑暗,抒發屈原誓不同流合汙的高潔情懷
(D)漁父並非一般的捕魚人,而是亂世中懷才不仕的隱君子
(E)凡屈原之辭皆沖曠超逸,脫然無累;凡漁父之辭,皆熱誠執著,生死以之 - 下列有關《楚辭》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是戰國時代具有楚地風格的新興韻文
(B)列《四庫全書》集部之首
(C)常以「言、思、式」為語助詞
(D)其體裁由屈原首先創作,開後世辭賦體之先河
(E)西漢劉向將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的作品及漢代人仿寫的作品彙編成集,定名為《楚辭》 -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鼓枻」的「枻」,音ㄒㄧㄝˋ,「船槳」的意思
(B)「自令放為」的「為」,與「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的「為」兩者音義皆不同
(C)「自令放為」的「放」與「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的「放」,兩者音義皆不同
(D)「淈其泥而揚其波」的「淈」,音ㄍㄨˇ,「陷溺」的意思
(E)「新沐者必彈冠」的「冠」與「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的「冠」,兩者詞性不同 - 下列文句,寓含道家思想的選項是:
(A)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B)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D)故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E)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遊桃源裏 - 下列文字都與「漁人」有關,其中具有避世意涵的選項是:
(A)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B)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
(C)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繫纜,潮落浩歌歸
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D)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E)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 下列有關《楚辭》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戰國時代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
(B)與《詩經》的典重相比,《楚辭》出現絢麗浪漫的特徵
(C)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漁父〉
(D)突破《詩經》四言的古老格調,句法長短參差,每句自四言、五言至八言、九言
(E)特徵是「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帶濃厚的地方色彩 - 有關「集」部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古文辭類纂》:清代姚鼐所編,是桐城派作文典範選集
(B)《詩經》:是韻文、純文學之祖;《楚辭》: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
(C)《昭明文選》:南朝梁太子蕭統所編,是中國第一本文學總集
(D)〈古詩十九首〉:各篇作者不知何人,但大多是東漢末期的作品。內容多描寫男女相思離別,感慨生命短促無常
(E)《花間集》:後蜀趙崇祚所編,收溫庭筠、韋莊、李璟、李煜等晚唐及五代十八家詞五百闋,為中國第一本詞集 - 下列文字,表現出內心坦然自在,豁達安適的選項是:
(A)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B)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C)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D)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E)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33~34為題組
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
- 有關上文的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A)「先生其有遺行與?」的「遺行」,意思是餽贈的行為
(B)「先生其有遺行與」、「願大王寬其罪」,其中兩「其」字意思不同
(C)「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屬予作文以記之」,其中兩「屬」字音義都不相同
(D)「引商刻羽,雜以流徵」指極富錯綜變化而又諧和動聽的最高曲調
(E)「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與「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首尾呼應 - 下列文字與上文所表達的意念,相近的選項是:
(A)曲高和寡 (B)方正之不容也 (C)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
(D)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 (E)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41~42為題組
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短宋玉曰:「玉為人,體貌閑麗1,口多微辭2,又性好色。願王勿與出入後宮。」王以登徒子之言問宋玉,玉曰:「體貌閑麗,所受於天也;口多微辭,所學於師也;至於好色,臣無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說乎?有說則止,無說則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闚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登徒子則不然。其妻蓬頭攣耳3,齞脣歷齒4。旁行踽僂5,又疥且痔。登徒子悅之,使有五子。王孰6察之,誰為好色者矣。」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註】1閑麗:文雅英俊 2微辭:言辭婉轉巧妙 3攣耳:耳朵蜷曲
4齞(音:ㄧㄢˇ)脣歷齒:齞:齒外露的樣子。齞脣:嘴唇遮不住牙齒。歷齒:牙齒稀疏不整齊
5旁行踽僂:彎腰駝背,走路搖搖晃晃。踽僂:駝背 6孰:熟。
- 有關上文的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A)有〈登徒子好色賦〉之後,登徒子便成了好色之徒的代稱
(B)「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旨在鋪述東家之子的天生麗質
(C)宋玉反駁其性好色時,採取對比的手法,攻擊對手,彰顯登徒子才好色
(D)就上文提及的男女關係態度而論:登徒子是只要是女人即愛;宋玉是矯情自高
(E)宋玉對登徒子指稱的三個缺點,辯駁時採以退為進的手法,承認其二,否認其一,以凸顯登徒子的讒佞行徑 - 以「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描述東家之子的美麗,運用的是側面烘托的手法。下列文句採取同樣手法描述美女的選項是:
(A)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着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B)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身旁,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我願變一隻小羊,躺在她的身旁,
每天讓她用皮鞭輕輕地打在我的身上
(C)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
(D)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E)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