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文課文復習週考詳解LIL402

範圍:指喻    

一、單選題

  1. B
  1. C
  1. D
  1. A
  1. A
  1. C
  1. B
  1. D
  1. A
  1. A
  1. B
  1. D
  1. D
  1. D
  1. C
  1. A
  1. A
  1. B
  1. D
  1. C
                         
  1. (A)ㄊㄧㄢˊ/ㄑㄩˋ  (B)ㄨㄟˇ  (C)ㄑㄧㄤˊ/ㄎㄢ  (D)ㄍㄨㄥ/ㄏㄨㄥˊ
  2. 「ㄉㄨㄛˊ」刺/「ㄉㄨㄛˊ」拾/點「ㄓㄨㄟˋ」/「ㄔㄨㄛˋ」泣/「ㄔㄨㄛˋ」學/危「ㄔㄨㄛˋ」/「ㄔㄨㄛˋ」醨
  3. (A)ㄨㄛˋ,光潤  (B)ㄔㄡ,病癒  (C)ㄇㄥˊ,剛發生
  4. (A)同義複詞[「剟」就是「刺」的意思  (B)合義複詞[肝臟、橫膈膜,借代「內臟」
    (C)合義複詞[疲,疲憊;敝,破敗  (D)合義複詞[盛,極(表程度之深),如「盛怒」;壯,強壯
  5. (A)只是  (B)(好像)/如(假使)  (C)憂慮/毛病  (D)疼痛/憂慮
  6. (A)果真/果決  (B)只是/思、想  (C)可是(轉折語氣詞)  (D)加上/莊重
  7. (A)假使實在  (B)  (C)幸/希望  (D)快速/招致
  8. ()指弟子。
  9. (A)解除  (B)終,最後╱猝,突然  (C)╱悔  (D)身旁╱侍者
  10. 略。

9~11題語譯

  在秦代時,滅了六個諸侯國,統一了天下;秦始皇的心裡,認為周朝的滅亡,在於諸侯的強盛罷了。於是把封建制度改為郡縣制度,正以為從此可以不再用兵器戰鬥,天子的地位可以世代守住;卻不知道漢高祖是從田野興起的平民,最後滅了秦朝。漢代戒於秦代皇室的孤立,於是大肆分封子弟為諸侯,認為同姓親近的關係,可以世代繼承,不會有變亂發生;卻不知道七個同姓諸侯國卻興起了弒君篡位的陰謀。武帝、宣帝以後,稍微劃分封地,使他們勢力分散,以為沒有事情了;而外戚王莽最後奪取了漢朝的天下。漢光武帝以哀帝、平帝宰相權重為戒,魏文帝以東漢外戚專政為戒,晉代以魏國王室孤立為戒,各自就前代滅亡的原因作防備;可是他們的滅亡,都出於防備之外。唐太宗聽說姓武的將來要殺他的子孫,就訪查嫌疑類似的人,把他除掉;可是武則天天天在他左右服侍,卻察覺不出。宋太祖看到五代方鎮強大到可以脅制國君,於是全部解除藩鎮的兵權,使他們的力量薄弱,容易管制;可是不知道他的子孫最後被夷狄困擾。這些人都有超出常人的智慧,擁有蓋世的才華,對於治亂存亡細微的地方,思慮得很詳細,防備得很周到;可是考慮到這一頭,禍患卻發生在那一頭,終至於滅亡,這是什麼原因呢?大概是智慧可以籌謀人事,卻不可能籌謀天道。

  1. (A)橫徵暴斂[向人民強行徵收苛捐雜稅,進行殘酷剝削  (B)魚肉鄉民[恣意欺凌百姓,剝取民膏民脂  (C)日削月朘[時時受到搜刮。朘:縮小,減少。日日削減,月月縮小  (D)痌瘝在抱[對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形容愛民殷切。痌瘝:病痛,比喻疾苦;在抱:在胸懷中。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裏。
  2. 略。
  3. (A)「喻」,以某種事物為比擬,再類推到其它事物上,以闡明義理  (B)「原」,推究事務的本源  (C)「表」,用以陳請,以曉主上。
  4. (C)第一段屬於敘事,第二段「余因是思之」以後的文字轉為議論。
  5. (A)至「疎」之勢[「疏」之異體字。攄,音:ㄕㄨ,抒發,如「攄憤」  (B)肢體心「膂」無不病者[通「呂」。呂,為脊骨的象形字。
  6. 雌鴿真的沒吃果子,故(A)鳥為食亡,寧死不屈,不正確
    語譯從前有雄雌兩隻鴿子,住在同一個巢裡。秋天來臨時,果實成熟了,它們拾來了很多的果子,裝了滿滿的一巢。一段時間以後,果實漸漸乾了,原先滿巢的果子乾到只剩半巢。雄鴿生氣的責怪雌鴿說:「找果子是很辛苦的,你卻只顧著自己偷吃,你看到現在,果子只剩下一半了。」雌鴿回答說:「我沒有獨自偷吃,是果子自己變少的。」雄鴿不信,十分生氣,說道:「如果不是你獨自吃了,怎麼可能會少?」便用尖嘴啄死了雌鴿。隔沒幾天,下起了大雨。果子吸收到水氣,又變回到原來的樣子,裝了滿滿的一巢。雄鴿看了,才後悔說:「牠確實沒吃果子,是我錯殺牠了!」
  7. ()子將安之?()我將東徙。()何故?()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原文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語譯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問它:「你要到哪兒去?」貓頭鷹說:「我打算向東邊遷徙。」斑鳩問:「什麼原因呢?」貓頭鷹說:「村裡人都討厭我的鳴叫聲,因此我打算向東遷徙。」斑鳩說:「您只要能夠改變自己的鳴叫聲,就可以了。如不能改變叫聲,即使向東遷徙,村裡人照樣討厭你的鳴叫聲。」
  8. 賞析:本詩寫景扣住「夜」字,寫情扣住「歸」字。首句直接點明「夜深」,刻畫出「歸客」拄杖而行的疲憊之態。隨後,詩人以「冷燐」「螢」「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淒涼,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徑中孤身前行的艱難表現出歸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畫面收束全詩,與先前的艱難和淒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遊子深夜歸家的複雜心情,意味深長。
  9. (A)曾問學於宋濂  (B)學者稱其為「正學先生」  (D)拒為燕王草詔,不屈而死。
     

二、多選題

  1. ADE
  1. ABDE
  1. ACE
  1. ACD
  1. BD
  1. (A)表多數,屬於虛數 (B)指三次,屬於實數 (C)指三時,屬於實數
    (D)表多數,屬於虛數 (E)表多數,屬於虛數
  2. (C)節錄張潮《幽夢影》。修辭格含排比、類疊、譬喻。
  3. (A) (C) (E)方孝孺(B)歸有光(D)史可法
  4. (A) (C) (D)都是因果複句(B)假設複句(E)前兩句與後兩句分開來看,都是時間複句;四句一起看,是平行複句
  5. (A)「瘡痏」各自獨立,沒有互相修飾(B)「布」修飾「衣」,形容衣服的質料(C)「思慮」各自獨立,沒有互相修飾(D)「湯」修飾「劑」,指出藥劑的質地(E)「肝膈」各自獨立,沒有互相修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精選古文試題與詳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sl380118 的頭像
    lsl380118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lsl38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