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文課文復習週考詳解LIL403
範圍:夢溪筆談選
一、單選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大約像芥菜子般大小的蠟,綴於針腰。
- (A)作者以石油燃燒所產生的煤灰做墨條,且大量製造。
- (A)運用的原理是浮力。
語譯:鄧哀王曹沖,字倉舒。少年時就敏於觀察,十分聰慧。曹沖出生五、六年,智力心思所達到的,就像成年人那樣聰明。當時孫權曾送來一隻很大的象,太祖要知道象的重量,詢問眾部下,都不能拿出辦法來。曹沖說:「把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那麼比較以後就可以知道了。」太祖十分高興,馬上施行了這個辦法。 - (A)蕩 (B)裛╱挹 (C)殛╱擊 (D)藩╱墦。
- (甲)接近中午時,禺時,指巳時(上午9點至11點)╱(乙)日落後,天已黑╱(丙)五更初,寅時剛開始(凌晨三點剛過),天未明╱(丁)過了中午,約未時╱(戊)天已明亮╱(己)正子(半夜十二點)以後。
- 語譯:世間傳說虹能伸入溪澗飲水,這是真的。熙寧年間,我出使前往契丹,到了最北邊黑水境內永安山下搭蓋帳棚。那時剛剛雨後放晴,我看見虹伸入營帳附近的溪澗中,我和同僚走近溪澗邊觀看,虹兩頭皆垂入溪澗中。我們叫一個人越過溪澗,隔著虹面對面站立,相距數丈遠,中間就好像隔了薄絹。
- (A)音:ㄐㄧ,將近/音:ㄐㄧ,細微╱(B)山無草木(童山濯濯,可比喻禿頭) ╱(C)滲透而出/失意的樣子╱(D)音:ㄓˋ,通「誌」,標記/音:ㄕˋ,朋友。
- (A)出現/看見 (B)鮮明盛大的樣子/吃驚得樣子 (C)探究/通「愿」,謹慎、拘謹(鄉原:偽君子) (D)微光閃動的樣子。
- (A) (C) (D)同「燃」/(B)的樣子。
- (A)「子月」指農民曆十一月。
- (A)泛指各位╱(B)指十二個時辰╱(C)「三五」是十五,指農民曆十五日;「四五」是二十,指農民曆二十日╱(D)表約數,指短短幾年。
- (A)梅花╱(B)菊花╱(C)楊柳。
- (A)飯,名詞。(B) (C) (D)餵養,動詞。
- (A)查à察;瞶à聵;贖à瀆;接à揭╱(B)僅à儘;郎當à鋃鐺╱(C)憤à奮;鍛à鎩╱(D)曲à屈;必à畢,沖à衝。
- 略。
- (C)匣,音ㄒㄧㄚˊ,收藏東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盒子╱柙,音ㄒㄧㄚˊ,獸檻,關獸的木籠。
- (D)是因為東方朔言之成理,知道自己過於迷信。
語譯:傳聞君山有神仙,有一條地下道可以通到吳包山,又傳聞吳包山上有幾斗美酒,喝了酒的人能夠長生不死,漢武帝齋戒七天,派遣幾十個男男女女到君山取得了酒,剛想要喝,東方朔說:「臣懂得這酒,請陛下讓臣看看。」東方朔一拿到酒,趁勢一口喝完。武帝想要殺了他,東方朔說:「陛下殺我,我如果死了,那這酒就不靈驗,如果喝了酒真能不死,那陛下要殺臣臣也死不了。」武帝就赦免了他。
- (A)殍殣枕路:餓死的人,屍體遍布在道路上。
- 略。
◎18—19題組語譯:
皇祐二年,吳中發生大饑荒,餓死的人,屍體遍布在道路上。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公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糧餉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非常完備。吳中百姓喜歡比賽划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划船賽事,自己每日出遊宴飲於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遊。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告諭他們說:「鬧災荒的年歲,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於是各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宿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遊樂而無節制,而且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范仲淹於是自己草擬奏章申述:「所以飲宴出遊和興建房舍,是要調發有餘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以及出賣勞力的工匠、民伕,仰仗官府、私家養活的,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災區唯有杭州平靜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 - 略。
二、多選擇題
|
|
|
|
|
- (A)好歹,指總之,為轉義複詞(對立複詞)╱(B)緩急,指急,為偏義複詞╱(C)早晚,指時候,為轉義複詞(對立複詞)╱(D)東西,指東邊、西邊,為反義複詞╱(E)晝夜,指白天、晚上,為反義複詞。
- (A)只寫「穿林打葉聲」,沒有運用「具體形象」╱(B)是描寫身體感受,不是摹聲╱(E)只寫歌聲的變化,沒有運用「具體形象」。
- (D)兩個時辰為四小時╱(E)「仲夏」,即指農曆五月。
- (C)《古文辭類纂》為姚鼐所編。
- (C)唐宋天子服飾皮革腰帶上有十三個環;紅綠色短衣、長靴是受胡服影響後民間的一般服飾/(D)作者穿著受胡服影響後的北宋官服出使,快到契丹朝廷那一天,剛好下過一場大雨,他經過深草叢時,衣服褲子都被雨水沾溼了。
語譯:中原地區的衣冠服飾,從南北朝北齊以來,就全部採用胡人的服裝。窄衣袖、紅色綠色相搭配的短衣、長筒皮靴、有蹀躞皮帶,這些都是胡人的服飾。窄衣袖便於騎馬射箭,短衣、長筒靴便於在深草中行走。胡人喜歡茂盛草原,經常居處於草叢間,我出使北方時都見過這種情形,即使是國主所居之地也在深草中。我快到契丹朝廷那一天,剛好下過一場大雨,經過深草叢時,衣服褲子都被雨水沾溼了,只有胡人衣褲一點也不曾沾濕。皮革腰帶上所垂的蹀躞,大概是用來佩帶弓、劍、手巾、算袋、磨刀石一類的物品。以後雖然取掉了蹀躞,但還保存著它的環,環是用來穿蹀躞的,如同馬股後的鞦根,也就是現在的帶銙。天子必定以十三個環為節度,唐代武德、貞觀時期都是這樣。自開元以後,雖然沿用舊的習俗,但是皮革腰帶逐漸寬大了,可是帶鉤還是穿過帶的本身為小孔。北宋時又在腰帶上加了順折,是用來彰顯主人的紋飾。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