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畫菊自序〉課後平時考測驗題詳解 LIL-2-2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咳[ㄎㄜˊ/垓[ㄍㄞ/核[ㄏㄜˊ /謦欬:ㄑㄧㄥˋ ㄎㄞˋ,言笑 (B)笳[ㄐㄧㄚ/枷[ㄐㄧㄚ/珈[ㄐㄧㄚ /迦[ㄐㄧㄚ (C)鏗[ㄎㄥ/慳[ㄑㄧㄢ/鰹[ㄐㄧㄢ/堅[ㄐㄧㄢ (D)鏘[ㄑㄧㄤ/鏹[ㄑㄧㄤˇ(金銀)/槳[ㄐㄧㄤˇ/漿[ㄐㄧㄤ」。
- (A)銀鈎鐵畫[形容書法筆畫剛健柔美。
- (B)儷白妃青[儷:成雙,成對;妃:同「配」。用青配白,比喻文句對偶工整。 (C)參與/通「舉」,選舉 (D)女子出嫁/贈送(歸,音ㄎㄨㄟˋ)。
- 由「調藥助夫」推知為醫師。
- 管夫人之墨竹,栩栩如生,望之如輕風徐來。
- 由「竊慕管夫人之墨竹」推知為墨竹。竹子蒼勁有節。
- (A)敢;(B)竊;(C)率意鴉塗,都屬自謙語氣。
- (A)鳩占鵲巢[斑鳩拙於做巢,常佔喜鵲的巢,比喻強佔他人住處或坐享其成 (B)鳩形鵠面[形容身體消瘦,面容憔悴 (C)鳩集鳳池[比喻庸才居要位 (D)鳩工庀材[招集工匠,準備材料。庀:音ㄆ一ˇ,準備。
- (A)李德和〈畫菊自序〉為駢文體裁,與明末小品文無關 (C)李德和,婚後從夫姓,名張李德和,在日治時代將「張」字以暗示法拆解,取名長谷川德和 (D)李德和不是二二八事件中的受害者。
- 把「用」字分左右兩邊,為「一月復一月,兩月共半邊」;把「用」字上下拆解,為「一山又一山,三山皆倒懸」;。把「用」字上下分成「田、川」,為「上有可耕田,下有長流川」;把「用」字看成六個「口」字,下頭兩「口」各少一橫,為「六口共一室,兩口不團圓」。
- 略。
- (A)謫仙,是賀知章給李白的稱號,而李白也自稱為「青蓮居士謫仙人」 (B)詩學之源應可上溯至《詩經》。
- (B)「干戈日尋兮道路危」的「尋」,指動用、使用。
- (B)應合歷象(應合推算觀測天體的運行)/應合樂律 (C)友好/男女歡合 (D)去留/前往居住。
- (A)旨在描述離別孩子時的淒楚 (B)認為、以為/是(通「為」) (D)音ㄧˊ,失去/音ㄨㄟˋ,贈送。
- (B)倒裝句式:兒莫之隨[兒莫隨之/人莫我知[人莫知我 (D)音ㄐㄩㄝˊ,醒來/音ㄐㄧㄠˋ,差,通「較」。
- (A)蔡琰是由曹操贖回家鄉/蔡琰有〈悲憤詩〉傳世/藉蔡琰歸漢喻南宋時局。
- 由「率皆企盼漢族復興,拯救北地親舊」推知答案為(A)。
- 依填詞慣例,(甲)(乙)詞形式大抵相仿。由此可推知兩個空格都應該是四字句,押「ㄣ」平聲韻。
- (D)(乙)詞意境不理紅塵,描述優游文學藝術之樂。
- (A)狂、醉[李白/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B)詩中聖哲、民間疾苦[杜甫/酒、詩[李白 (C)佛骨、嶺海、鱷魚[韓愈/八代、吏部文、直諫,海疆[韓愈 (D)琵琶、楓葉[白居易/文字潮(韓愈)儋(蘇軾)同萬里、河東、永(州)柳(州)[柳宗元。
- 描述兒童騎自行車在書齋窗前嬉戲的情景,末句「一任輕風吹運」是關鍵。
- 原詩排列:「乘風不讓男兒志,破浪偏誇奼女胞。無限前途須自重,學成歸顯故山坳。」題幹:「(甲)學成歸顯故山坳 (乙)乘風不讓男兒志 (丙)無限前途須自重 (丁)破浪偏誇奼女胞」說明如下:只有兩句押韻,表示第一句不押韻,(甲)、(丁)為押韻句不可以排在第一個位置,所以(A)(D)先淘汰。(B)的各句第二字平仄合於「黏式律」,保留;(C)的各句第二字平仄屬於「對式律」,淘汰。答案為(B)。
(甲)夢裡人生笑□魚,雞□得失慨何如。花開花謝循環理,最好窗前且讀書。 |
剖析如下:第一個□應填仄聲字,(B)的「池」、(D)的「烹」為平聲字,先淘汰;第三□應填平聲字,(C)的「處」為仄聲字,淘汰。答案為(D)。
說明如下:(甲)詩è夢裡人生笑魯魚[用魯魚亥豕的典故。魯魚亥豕:把「魯」字錯成「魚」字,把「亥」字錯成「豕」字;指書籍在傳寫或刻印過程中的文字誤謬。/雞蟲得失[雞啄蟲,人食雞。本指事情得失難以比較,後比喻得失循環而無定論,無關緊要。(乙)詩è濯足沙邊心地寬,無纓可濯覺清閒[用《孟子.離婁上》的典故:「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 (C)兩首詩的格律相同,都是屬「平起平收」 (D)(甲)詩的空間背景在室內;(乙)詩的空間背景在野外。
- (D)作者認為臺灣古蹟是「樹」,大陸古蹟是「林」。
- 由「余意欲學詩者,經史雖不能讀破,亦須略知二、三,然後取唐人名家全集讀之,沉浸穠郁,含英咀華,俟有所得。乃有所得,乃可旁及」推知:欲學詩者要先讀經史,然後熟讀唐詩,有所得後,可旁及其他詩集。《詩經》、《左傳》屬經史,《王右丞集》、《杜工部集》屬唐詩,《黃山谷詩集》屬北宋詩,《香草箋》屬清代詩。符合閱讀次第的選項只有(D)。
說明:《王右丞集》為唐代王維的詩集/《杜工部集》為唐代杜甫的詩集/
《黃山谷詩集》為北宋黃庭堅的詩集/《香草箋》為清代黃任的詩集。
語譯:有人認為作詩要有不同於一般人的天賦才氣,一般人即使努力讀書也不
能寫出好詩,所以詩人不必讀書,這是騙人的論調。杜甫是詩壇中的宗
匠,還強調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現在的人讀過一本《香草
箋》,便想要作詩,在外頭與人互動時創作詩篇,以為就這麼容易啊!
我的意思是想學作詩,經、史方面雖然不能讀破,也須略知二、三,然
後拿唐人名家全集來精讀,沉醉在書籍美麗文辭之中,細細地品味吟
誦,彷彿在咀嚼精美難得的食物一般,一直要到心領神會的地步,等到
心領神會了,才可旁及別時代的詩篇,如此自然不至於紊亂無序,而後
下筆寫詩才能有可觀的作品。
二、多選題(每題3分,共48分)
|
|
|
|
|
|
|
|
|
|
|
|
|
|
|
|
- (A)唾手可得:比喻事物很容易得到/咳唾珠玉:即「咳唾成珠」形容文詞極其優美或比喻言辭精當,議論高明 (B)本來、一向/結實、堅硬 (C)希望/相近、差不多 (D)利用(動詞)/經由、透過(介詞) (E)都是語末助詞,虛字,無義。
- (A)笳聲駝影、魏武、才女[蔡琰 (B)琵琶、青塚[王昭君 (C)掌上腰枝、烏衣巷[趙飛燕 (D)吳宮、效顰、浣紗[西施 (E)大漢詞臣、臨邛嫠婦、賣酒當壚 [卓文君。
- (A)疏籬、寧可枝頭抱香死[菊花 (B)林和靖[梅花 (C)枝鬥纖腰葉鬥眉、絲、灞陵、長條拂地垂[楊柳 (D)幽貞、煙霞、高山[蘭花 (E)蜀魂未歸長滴血 [杜鵑花。
- (A)戲筆、丹青費、潑成千點墨[畫菊 (B)傾欹、蒂有餘香、枝無全葉[殘菊
(C)攜鋤秋圃自移來、籬畔庭前處處栽、泉溉泥封勤護惜[種菊 (D)几案婷婷點綴幽、人對一枝秋[供菊 (E)霜晴試一遊[訪菊。 - (A)西風、霜、東籬、悠然、南山[菊 (B)直立著、堅固的盔甲裡、一 顆甜蜜又堅毅的心[鳳梨 (C)堅硬的環節、步步高升[竹 (D)不敢迎向任何一種撫觸、緊緊摺起自己、密密的、小小的刺[含羞草 (E)秋劫之後、擎一叢叢紅豔、冰冷[聖誕紅。
- 這一題考因語法結構關係不同(詞組斷點不同)而造成的歧義句。
(A)他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1.他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他沒有做壞事)。
2.他沒有/做不好的事情(他每件事都能做好)。
(B)他知道這件事不要緊[
1.他知道/這件事不要緊(他知道,這件事情無關緊要)。
2.他知道這件事/不要緊(他已經知道這件事,所以沒關係)。
(C)小明借來的字典沒用[「沒用」可以解釋為「沒有用處/沒有用過」兩種意
義,但這兩種意思的分歧並非因斷句造成,而是詞彙
的歧義造成,所以不選(C)選項。
(D)王同學是轉學生,很多人不認識他[意義明確,沒有歧義。
(E)陳老師和李老師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
1.陳老師和李老師/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又有兩個歧義)
1既是陳老師的學生又是李老師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
2陳老師的學生和李老師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
2.陳老師/和李老師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陳老師一個人和李老師的學生,
來自不同學校)。 - 這題的「今昔疊合」手法,限定「感懷者一方面看著眼前的人,一方面回想起此人的過往」。只要檢視這兩個要件,作答就容易多了。
(A)寫作者沒有一直看著孔乙己,只寫孔乙己離去後,一直不見他的身影。鋪寫
時間主線明確,沒有採用「今昔疊合」手法。
(B)母親不在眼前,作者只是回憶逝去的母親,沒有採用「今昔疊合」手法。
(C)作者坐在燈前,對著書籍或文稿,忽然想到病了的母親。母親不在眼前,沒
有採用「今昔疊合」手法。
(D)作者看著姨娘坐在玻璃窗邊梳頭,想起在杭州時,她和母親背對著背梳頭,
彼此不交一語的仇視日子。採用了「今昔疊合」手法。
(E)寫秀潔看著金發伯抽菸,得想起以前教戲給她時的威嚴自信的臉色。採用「今
昔疊合」手法。 - (B)「新店溪的血壓正低/水龍頭們在我洗澡的當頭忽然/氣喘」,代表水壓不夠,故水龍頭供水不順暢,不是水龍頭故障 (C)「青潭直潭翡翠谷/今天都坐在報紙上飛進屋來」,形象化地指出報紙報導水庫水情吃緊。青潭堰、直潭壩、翡翠水庫,都是供給大臺北地區自來水的水利設施 (D)「一道金鞭猛地抽了我眼睛一下」,指一道閃電,不是描摹雨過天青時,虹橋乍現天際,光彩炫目。
- (A)出自白居易〈畫竹歌〉。從「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判斷,可知畫作逼真 (B)出自石濤〈畫菊〉。從「似塗鴉」、「誤作」、「筆落一時收不住」、「留得一拳斜」皆可判斷畫作失真。詩作寫畫興一來,筆都收不住,把菊花畫成一坨了。旨在詼諧譏諷自己的畫作拙劣 (C)出自董源〈瀟湘圖〉。從「短縑尺楮信手揮,若有蛟龍在昏黑」形容畫作真實 (D)出自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從「驅山走海置眼前、滿堂空翠如可掃」可知畫作逼真 (E)出自惲壽平〈題畫〉。從「墨花淋漓翠微斷,隱几忽聞山雨來」可知畫作逼真。
- 這題考的是:屬於轉化修辭的「將虛擬實」的選項。 (A)以「啜飲」的動作,使「心事」具象化。出自馮青〈雨後就這麼想〉 (B)以「撿」的動作,使抽象的「快樂」具象化。不明白出處 (C)以「拋售」的動作,使抽象的「寂寞」具象化。出自羊子喬〈冬至〉 (D)沒有「將虛擬實」具象用法。出自洪醒夫〈散戲〉(E)沒有「將虛擬實」具象用法。出自楊牧〈十一月的白芒花〉。
- (A)透過文人書信往來所出現的人名統計,當然可觀察出文人交遊的網絡 (B)詞牌,又稱為詞格、詞調,猶今之歌譜,是填詞用的曲調名,與詞作的主旨、內容無關。所以統計詞家所用的詞牌,不可能推論出詞在敘寫內容上的特色和演變 (C)統計分析詩歌所用之韻,可觀察出押韻與詩人情感間的關聯 (D)韓非屬於法家,法家立論多從君王著眼,以謀政權穩固,所以《韓非子》一書中出現「人主」、「人臣」二詞的機率很高 (E)《紅樓夢》有前八十回為曹霑所作,後四十回為高鶚續作的問題討論。不同作者有不同的遣詞風格,以數據資料統計出《紅樓夢》各回遣詞風格之差異,進而可判斷作者是否為同一人。
- (A)由描述倫琴得獎的論文「風格迥異,耐人尋味」可知,科學家的論文亦能顯現風格 (B)倫琴只是「老老實實」陳述自己發明X 光的經過,並非別出心裁。 他是以說故事的手法呈現理論 (C)由「他得獎的論文我從來未讀過」,可見作者並未讀過倫琴的科學著述;文中並未透露倫琴有寫作「生活雜筆」。作者是透過他人對倫琴科學著述的讚美和《倫琴傳》,深刻感受到倫琴「文如其人」 (D)作者認為這是「現在的人寫科學論文」的經過,暗示現代的科學家常以獲利為目標,相對倫琴,作者認為優秀的科學論文不必以功利為目標 (E)現代科學家「把自己的名字名為這種射線,立時申請專利」即為「表彰個人發明貢獻」,而「改行開設公司,大賺其錢」,「尋求獲利途徑」。作者將這些功利的現代科學家反襯倫琴,也暗示他們沒有清高風格。
- (A)(D)都在鋪述「女為悅己者容」的情景。 (A)出自李清照〈減字木蘭花〉。語譯:在賣花人的擔子上,買得一枝含苞待放的鮮花。那晨曦中的露珠也在那
花色之中留下均勻的痕跡,使花顯得更楚楚動人。我怕丈夫看了花之後
犯猜疑,認為我的容顏不如花的漂亮。我這就將梅花插在雲鬢間,讓花
與我的臉龐並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個比較漂亮。 (B)出自杜光庭〈虯髯客傳〉 (C)出自弦子〈不愛最大〉 (D)出自琦君〈髻〉 (E)出自洪醒夫〈散戲〉。 - 這首詩,如果能先理解時間的脈絡:「小時候……(一、二行寫過去)[有一天……(三、四行寫想像)[我要做一個流浪的少年……(五、六行寫想像)[但是……(第七行寫現實)」就能輕易解題。
(A)我讀著如圖書館的媽媽,意指媽媽是我知識的來源。圖書館中有各種藏書,
蘊藏了豐富的資訊與知識,對於小時候的主角來說,媽媽就像圖書館一樣。
(B)是想像有一天的狀況,而非顯示事實很富有。表現出金錢財富對孩子來說並
不重要,重要的是想像及夢想。
(C)由想像有一天要做一個流浪的少年去向糖果城的公主求婚,可見對仙界般生
活與神仙般愛情的憧憬。
(D)由「但是」可推知現在的我仍憧憬童話世界,因此媽媽要我必須趕快去工作。
「我」小時候透過母親的話語認識世界,而後便徘徊於虛幻的想像中,詩中
很大一部分都在鋪敘美好的想像世界,直到末句才一轉,將幻想拉回現實。
(E)詩句在「媽媽說╱現在你必須工作」便截然收束,所以無從推知主角是否了
解童話世界的虛幻,是否開始認真學習、踏實工作。 - (A)凸顯農村的沒落。
- (C)錯誤在「粗心而下錯站」;美麗在「竟遇見好久不見的你」 (E)錯誤在「走出隧道後才發現,這原來不是天城隧道」;美麗在「但我的感動都是真的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