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課文復習週考考卷LIL-4001

範圍:台灣通史序

一、單選題 (每題2分,共52)

  1. 文物臺南是我鄉,朅(ㄑㄧㄝˋ,離開)來何必問行藏。奇愁繾綣縈江柳,古淚滂沱哭海桑。卅載弟兄猶異宅,一家兒女各他方。夜深細共荊妻語,青史青山尚未忘。」(連橫〈臺南〉)以上這首詩的出處是:                                                   (A)《台灣通史》 (B)臺灣竹枝詞 (C)《雅堂叢刊》 (D)《劍花室詩集》
  2. 下列「顧」字,意思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眷「顧」前途,若涉深淵/瞻「顧」遺跡,如在昨日 (B)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C)「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D)「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孟嘗君「顧」謂馮諼曰
  3. 下列「已」字,意思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侷促一隅,無關全局,而書又「已」舊/其間不能容髮,蓋亦「已」危矣 (B)雞鳴不「已」於風雨/庭中始為籬,「已」為牆 (C)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 (D)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庭有枇杷樹,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4. 下列文字的解釋,不正確的選項是:                                              (A)「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意謂借助國家珍藏的書籍作參考,來完成亂世不朽的著作 (B)「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謂開拓之艱辛 (C)「郭公夏五,疑信相參」意謂文字有脫漏,不能完全採信 (D)「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意謂滅了他人的國家,不應該再消滅他國的歷史
  5. 下列「 」內的詞語,不屬於自謙之詞的選項是:                                         (A)橫「不敏」,昭告神明 (B)此則「不佞」之幟也 (C)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6. 下列「 」中的詞語,不屬於同義複詞的選項是:
    (A)「眷顧」前途,若涉深淵 (B)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C)兵馬倥傯,「檔案」俱失 (D)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7. 下列「 」中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喋」血山河/鶼「鰈」情深   ()金「匱」石室/功虧一「簣」
    ()舊志誤「謬」/未雨綢「繆」   ()莫可阻「遏」/「偈」語梵唱
    ()荒「陬」之地/諮「諏」善道
      ()一「稔」之間/平定「捻」亂
    (A)甲戊 (B)丙丁 (C)乙丁戊己  (D)乙丙丁戊己
  8. 臺灣之地,以田育稻,以園植蔗。植蔗之後,可收兩年,改種雜穀,以休地力。而稻田則以水利之富,壅肥之厚,可歲歲耕也。上田一甲收穀百石,中七十石,下四十石,唯視其力之勤惰爾。上引《臺灣通史》的文句,應出自哪一部分?       (A)農業志 (B)撫墾志 (C)〈田賦 (D)〈糧運
  9. 赫赫天聲震此間,霸圖當日闢臺灣。黑洋巨浸驅風雨,赤崁城孤擁海山。破敵曾聞龍碩出,潛師不見虎旗還。萬芳多難吾何往?獨對寧南淚暗潸。以上七絕由內涵判斷,作者應是:  (A)連雅堂 (B)郁永河 (C)鄭愁予 (D)余光中
  10. 下列敘述,不正確選項是:
    (A)「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採層遞修辭 (B)「斷簡殘編」、「二三陳編」,兩「編」字,皆「書籍」之意 (C)「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最後一個「之」字指《台灣通史》 (D)「僅隸有清一朝」、「古人有云:國可滅而使不可滅」,兩「有」字,皆語助詞,無義
  11. 下列文句,用字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追懷先德,眷顧前途,若陟深淵,瀰自儆惕 (B)續以建省之義,開山撫番,析疆增利,正經界,籌軍防 (C)開務成物,以立我丕基,至於今三百有餘年矣 (D)其所記載,僅隸有清一朝;荷人鄭氏之事,闕而弗錄,竟以島夷海寇視之
  12. 下列「 」內的文意解說,不正確的選項是: (A)「不佞之幟」意指我的目標 (B)「以成風雨名山之業」指完成亂世不朽的戰功 (C)「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比喻所見之小 (D)「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運會之趨」即時勢所趨
  13. 下列成語與「綱舉目張」的詞性結構相同的選項是:                                   (A)管窺蠡測 (B)斷簡殘編 (C)郢書燕說 (D)篳路藍縷
  14. 下列文字所涉及的對象配對,正確的選項是:
    (A)唐山流寓話巢痕,潮惠漳泉齒最繁。二百年來藩衍後,寄生小草已生根→臺灣 (B)祖國勳昭正氣長存椽筆史;士林風振,別才爭仰劍花詩→連橫
    (C)赫以英靈,匹馬單刀驚眾社;美哉輪奐,秋霜春露報奇勳→吳鳳
    (D)異味誰栽向海濱,亭亭直幹亂枝分。開花樹杪翻青籜,結子苞中皺錦紋。可療
       飢懷香自吐,能消瘴癘暖如薰。堆盤何物堪為偶,蔞葉清新卷翠雲→香蕉
  15. 「六十年夏五月,朱一貴起事岡山,破府治,總兵歐陽凱、副將許雲皆死,南北俱應。一貴稱中興王,建元永和,復明制。」上引《臺灣通史》一段文字與〈臺灣通史序〉內文相呼應的選項是:
    (A)重以改隸之際,兵馬倥傯 (B)於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軍之役,外交兵禍,相逼而來,而舊志不及載也 (C)其所記載,僅隸有清一朝;荷人、鄭氏之事,闕而弗錄,竟以島夷、海寇視之 (D)草澤群雄,後先崛起,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藉言恢復

16~18為題組

郢人有遺燕相國者,夜,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舉燭」。「舉燭」非意也。燕相受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篇》)                 

  1. 下列「遺」字與「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之「遺」,意思相同的選項是:                              (A)小學而大「遺」 (B)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C)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D)瞻顧「遺」跡,如在昨日
  2. 上文中六個的「書」字,作「書信」解的共有幾個?                                          (A)個 (B)個 (C)個 (D)
  3.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而過書『舉燭』」之「過」,意思是「錯誤」 (B)燕相受而說之」與「燕相白王,王大說」,兩個「說」字,意思相同 (C)「治則治矣,非書意也。」意謂國家雖然是平治了,卻不是信裡的意思 (D)今世學者,多似此類」:意謂現在的學者,很多都犯了「郢書燕說」的毛病

19~20為題組

    連橫曰:「我始祖興位公生於永曆三十有五年,越二載,而明朔亡矣。少遭憫凶,長懷隱遯,遂去龍溪,遠移鯤海,處於鄭氏故壘,迨余已七世矣。守璞抱貞,代有潛德,稽古讀書,不應科試,蓋猶有左衽之痛也。故自興位公以至我祖我父,皆遺命以明服殮。故國之思,悠然遠矣!橫不肖,懼隕先人之懿德,兢兢業業,覃思文史,以葆揚國光,亦惟種性之昏庸是儆。緬懷高蹈,淑慎其身,以無慙於君子焉。」                                  (連橫《臺灣通史》)

  1. 上段文字的旨意是: (A)撰述《臺灣通史》之經過 (B)強調連氏家族最重視國族種性 (C)描述連氏家族遷臺之始末 (D)強調連氏家學,源遠流長
  2. 關於上段文字,解說不正確的選項是:                                                (A)「左衽之痛」義同於「鼓盆之戚」 (B)「少遭憫凶,長懷隱遯」意謂:年少時遭受亡國之痛,長大後就有隱遯之心  (C)「守璞抱貞」意謂:保持本來的操守 (D) 「緬懷高蹈」意謂:遙想先人不事異族之志
  3. 下列關於丘逢甲〈離臺詩〉的解析,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A)「扁」舟、「鴟」夷子的讀音分別為ㄆㄧㄢ、ㄔ   (B)第一句的「宰相」只李鴻章,第三、四句意指臺灣割讓之後,孤臣將淪為海上難民,無以為家  (C)本詩兼用對偶與映襯技巧,描寫臺灣割讓的無奈和憤慨  (D)本詩屬於「仄起仄收」的七言近體詩絕句

22~23為題組

「唱起唐山謠,眼淚親像大雨澇;唐山過臺灣,血汗粒粒像飯丸。」這是三百年前的臺灣俗諺。三百年了,我們這些後輩子孫,端著可樂咖啡,坐在沙發椅上,遙控著彩色電視機,顯然已經無法去想像那遙遠的年代裡,祖先們是如何的辛勤操勞;書冊所能告訴我們的,只有一些片斷的印象,渡大海,入荒陬、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但是,真正能令我們心神震顫的,卻不在於史書中的描述,而在於老人家口中說出的古老諺語,在於民間流傳的福州三把刀,在於古廟中的唐山神像,在鄉下那種丟棄一粒米就要受責打的習俗上,也在於像薪傳這樣的舞蹈中。
                                             
(節錄自阿盛〈唱起唐山謠〉)

  1. 下列關於上文的解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上文最能令人體會先民開拓臺灣辛勞的是「血汗粒粒像飯丸」  (B)作者為古老的諺語和習俗將要失傳憂心忡忡  (C)文中感嘆後代子孫,在優裕的生活條件下耽於逸樂,已逐漸忘卻來臺祖先的精神  (D)作者認為古老的諺語震顫人心
  2. 下列關於上文文意的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作者由實物的觀察、古老的口傳,感受到祖先開疆闢土,以啟山林的艱苦  (B) 暗責現代青年,在優裕的生活條件下卻耽於逸樂,數典忘祖  (C)「唐山過臺灣」意指中國大陸河北省唐山市民移居臺灣  (D)薪傳》為林懷民雲門舞集的舞碼,旨在紀念先民辛勤在臺灣建立基業的這一段歷史

24~26為題組

    雅堂夫子既作《臺灣通史》,將付剞劂【註1】,璈讀而喜之。已而歎曰:「嗟乎!夫子之心苦矣!夫子之志亦大矣!」始璈來歸之時,夫子方弱冠,閉戶讀書,不與外事。既而出任報務,伸紙吮毫【註2】,縱橫議論。又以其餘力網羅舊籍,旁證新書,欲撰《臺灣通史》,以詔之世,顧時猶未遑也。越數年,去之廈門,游南嶠【註3】,鼓吹擯滿,瀕於危者數矣。事挫而歸。歸而再任報務,復欲以其餘力撰通史。每有所得,輒投之篋,而時又未遑也。中華民國既建之年,夫子矍然起,慨然行,以家事相屬,長揖而去。遂歷禹城,入燕京,出萬里長城,徘徊塞上,倦游而歸。歸而復任報務。茶餘飯後,每顧而語曰:「吾平生有兩大事,其一已成,而通史未就,吾其何以對我臺灣?」於是發篋出書,積稿盈尺,遂整齊之,每至夜闌始息。如是三年而書成,又二年而後付梓【註4】。
    嗟乎!夫子之心苦矣,夫子之志亦大矣。臺自開闢以來,三百餘載,無人能為此書;而今日三百餘萬人,又無人肯為此書。而夫子乃毅然為之,抱其艱貞,不辭勞瘁,一若冥冥在上有神鑒臨之者,而今亦可以自慰矣。然而夫子之念未已也,經綸道術,煥發文章,璈當日侍其旁,以讀他時之新著。(沈璈 〈臺灣通史後序〉)

【註1:剞劂,音ㄐㄧ ㄐㄩㄝˊ ,雕刻用的曲刀,此指印行書籍。【註2:吮毫,指寫作文章。【註3:嶠,音ㄐㄧㄠˋ,尖而高的山。【註4】:付梓,借代出版。

  1. 上文中稱連橫為「雅堂夫子」,再依上文所述內容推知作者沈璈與連橫的關係是:
    (A)夫妻  (B)師生 (C)同事 (D)父女
  2. 上文「吾平生有兩大事,其一已成,而通史未就,吾其何以對我臺灣?」句中所言「其一已成」是指:
    (A)主張推翻滿清政府 (B)主張建立中華民國 (C)台灣已然光復 (D)遊歷中國大陸江山
  3. 下列句子中加「 」的字,前後意思相同的選項是:
    (A)閉戶讀書,不「與」外事/因人之力於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
    (B)鼓吹擯滿,瀕於危者「數」矣/范增「數」目項王,舉所配玉玦以示之者三
    (C)以家事「相」屬,長揖而去/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D)每至夜闌始「息」/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

 

二、多選題(每題3分,共48)

  1. 下列有關「史書」之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我國正史有通史、斷代史之別,前者如《史記》,後者如《漢書》 (B)《史記》為紀傳體之祖、正史之祖、通史之祖 (C)《漢書》為斷代史之祖 (D)《資治通鑑》所記上起戰國,下至五代,屬於通史之ㄧ,正史之ㄧ (E)《臺灣通史》記一千二百九十年間史事,起自隋代,終至割讓,屬於二十五史之一
  2. 下列屬於紀傳體史書的選項是:
    (A)《春秋》 (B)《漢書》 (C)《臺灣通史》 (D)《三國演義》 (E)《資治通鑑》
  3. 下列「景」字,同義的選項是: (A)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B)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D)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 (E)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 下列成語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A)颱風來襲,林邊地區淹大水,居民財產大多付之一炬 (B)郢書燕說只為取悅他人,無可厚非 (C)這件事經過郭公夏五的討論,總算有了共識 (D)你老是管窺蠡測,以偏概全,如此研究不可能成功 (E)祖父來台東後,篳路藍縷,好不容易才擁有今天這個基業
  5. 下列字詞,屬於衍聲複詞的選項是:
    (A)篳路  (B)藍縷 (C)倥傯 (D)婆娑 (E)侷促
  6. 下列字詞,前後意思相同或相近的選項是:                                      (A)老成/耆宿 (B)喋血/涉血 (C)荒陬/不毛 (D)式憑/依託 (E)不佞/不敏
  7. 下列詞語異同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兢兢業業」、「臨深履薄」、「戰戰兢兢」,均可用以形容形勢危急 (B)「管窺蠡測」、「坐井觀天」、「埳井之蛙」,均可用以比喻所見狹小 (C)「祝融之災」、「丙丁之災」、「回祿之災」,均指火災 (D)「莫敢自遑」、「夙夜匪懈」、「夙興夜寐」,均可用以形容奮勉不怠  (E)「兵馬倥傯」、「烽火連天」、「解甲投戈」,均可用以形容戰事不斷,兵荒馬亂
  8. 下列文句內的「固」字與「臺灣固無史也」的「固」字,意思相同的選項是:                                              (A)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 (C)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D)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E)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9. 下列「 」中的字,意思前後不相同的選項是:                                             
    (A)「惟」我祖先/「惟」仁惟孝,義勇奉公  (B)夫臺灣固海上之荒島「爾」/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C)開物成務,以立「我」丕基/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D)而臺灣氣象「一」新矣/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E)荷人鄭氏之事,「闕」而弗錄/「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10. 下列「 」內的字詞,借代後意思仍相同的選項是:                                                (A)「草澤」群雄,後先崛起:民間 (B)重以改隸之際,「兵馬」倥傯,檔案俱失:兵戎 (C)以成風雨「名山」之業:石室 (D)遂以十「稔」之間,撰成《臺灣通史》:年 (E)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借鏡
  11. 下列成語的意思,前後相同或相近的選項是:                                               (A)別風淮雨/三豕涉河  (B)魯魚亥豕/烏焉成馬  (C)魯魚帝虎/魯魚陶陰  (D)披荊斬棘/篳路藍縷  (E)弄麞伏獵/獸奔鳥竄
  12. 閱讀下列文章,選出解讀正確的選項:

    左丘明作春秋傳,以三十卷括二百四十年之事,于會昇賢之。司馬遷作史記,敘三千年事,僅五十萬言;班固作漢書,敘二百四十年事,至八十萬言。其煩省之異若是。張世偉乃謂班不如馬;劉知幾則言古今不同,勢使之然,不得斥近史為蕪累。然哉!然哉!今珂讀連君雅堂臺灣通史,見其煩省適中,而三復歎美之者以此。( 徐珂〈台灣通史序〉)

   (A)于會昇肯定《左傳》用字精簡切要
   (B)張世偉欣賞《史紀》用字精簡切要
   (C)劉知幾認為不可就史書用字的煩省,驟斷優劣
   (D)作者不同意劉知幾的看法,認為史書用字應煩省適中
   (E)作者認為《台灣通史》記載無漏無蔓,用字煩省適中

  1. 下列有關《臺灣通史》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連橫所撰,取材宏富,事理詳賅;民族大義,綜貫其中  (B)有紀四、志二十四、傳六十,共八十八篇  (C)可翻查義士吳鳳的故事  (D)可翻查義賊廖添丁的故事  (E)起自隋代,終於割讓,歷時一千二百九十二年
  2. 下列文字,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A)「是以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意在強調古史不可盡信  (B)「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意在感慨想取證於典籍史料有困難  (C)「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談,事多不實;則考獻難」意在感慨缺乏熟悉掌故之耆舊  (D)所謂「考獻難」,乃指:「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  (E)所謂「徵文難」,乃指:「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
  3. 下列篇目名稱中包含了文體類名的選項是:
    (A)臺灣通史序  (B)諫太宗十思疏  (C)明湖居聽書  (D)出師表  (E)師說

近人張繼評讚《臺灣通史》之作,是「以子長、孟堅之識,寫船山、亭林之文。」以下對上段文句的解說,正確的選項是:
(A)子長是西漢司馬遷,著《史記》,創正史體例,為紀傳體通史
(B)孟堅是東漢班固,著《漢書》,為斷代史之祖,屬二十五史之一
(C)船山是晉末王羲之,善於書法,人稱「書聖」,有「東床快婿」的典故流傳
(D)亭林是明末清初顧炎武,為清代樸學之導師,著有地理名著《天下郡國利病書》
(E)張繼讚美連橫寫《臺灣通史》,是以優秀史家的才識,寫出宣揚民族民族氣節的著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精選古文試題與詳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sl380118 的頭像
    lsl380118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lsl38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