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文課文復習週考考卷LIL-4020

範圍:世說新語選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2)

  1. 「王戎有好李,常賣之;恐人得種,恆鑽其核。」上文選自《世說新語》,其出處應在:
    (A)〈儉嗇〉  (B)〈夙慧〉  (C)〈捷悟〉  (D)〈賞譽〉
  2. 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下列文字的意涵與之最相近的選項是是:
    (A)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B)幾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C)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D)列國周齊秦楚漢,贏,都變作了土;輸,都做了土
  3. 下列「 」中字詞的意義,前後不相同的選項是:
    (A)「因」嫁女與焉「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
    (B)未若柳絮「因」風起「因」利乘便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D)「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蒙故業,「因」遺策
  • 4~5題為題組

孔子御(進餐)坐於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哀公請用,仲尼先黍而後啗桃,左右皆()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對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穀之長也。祭先王為上盛,果蓏1有六,而桃為下,祭先王不得入廟。丘聞之也,君子以賤雪貴,不以貴雪賤,今以五穀之長,雪果蓏之下,是從下雪下也,丘以為妨義,故不敢以先於宗廟之盛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註】蓏:音ㄌㄨㄛˇ,木實為果,草實為蓏。

  1. 有關以上短文的解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左右皆口而笑」句中的「左右」即「執事」,為對人的敬稱詞
    (B)「以雪桃也」、「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兩句中的「雪」字都轉品當動詞用
    (C)「先飯黍而後啗桃、「非飯之也」,兩句中的「飯」字的詞性相同
    (D)「宗廟之盛」指「黍」
  2. 「左右皆揜口而笑」的原因是:
    (A)黍不是用來吃的,而孔子竟然吃了   (B)孔子自己動手吃桃子
    (C)孔子先吃桃,再吃黍               (D)孔子對魯哀公不懂禮貌
  3. 下列各組成語,意義不完全相近的選項是:
    (A)洛陽紙貴/大筆如椽/咳唾成珠  (B)蛙鳴蟬噪/禍棗災梨/驢鳴犬吠
    (C)詠絮之才/掃眉才子/不櫛進士  (D)折節下士/目中無人/夜郎自大
  4. 對下列短文中阮籍行為的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阮公(阮籍)鄰家婦有美色,當壚(累土以居酒甕者)沽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世說新語.任誕)

    (A)酒量很差,一飲則醉         (B)酒醉亂性,非禮鄰婦
    (C)發乎情,止乎禮,樂而不淫   (D)好色卻無色膽,常找王安豐從婦飲酒
  5. 下列節錄文字的相關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坦腹東床〉:「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食,如不聞。」寫王羲之的真率超俗
    (B)〈項脊軒志〉:「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寫歸有光久未拜見祖母惹
        得祖母不滿意
    (C)〈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寫桃花源富庶繁華的景象
    (D)〈劉姥姥〉:「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寫劉姥姥貪吃而不知
        禮數
  6. 下列「  」內文字的解說,不正確的選項是:
    (A)「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經過一夜才到
    (B)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謂家人聚會
    (C)「寒溫」意「寒暄」,指禮貌性的問候
    (D)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音:ㄐㄩㄝˊ;義:領悟
  7. 下列「 」中字的意義,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造」門不前而返/必躬「造」左公第
    (B)『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
    (C)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D)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國中生交男女朋友,「居然」以老公、老婆相稱
  8. 下列「矜」字的意義,共有幾種解釋?
    ()咸自「矜」持  ()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  ()凡在故老,猶蒙「矜」育  ()「矜」寡孤獨  ()鋤耰棘「矜」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不喜
    (A) (B) (C)六種 (D)
  9. 下列成語皆出自《世說新語》,相關人物的配對,正確的選項共有:
    ()倒吃甘蔗:顧愷之  ()割席絕交:管寧、華歆  ()代人捉刀:曹操  ()難兄難弟:陳季方、陳元方
    ()拾人牙慧:殷浩、韓康伯  ()詠絮長才:謝道韞  ()東山再起:謝安

    (A)七個 (B)六個 (C)五個 (D)四個
  10. 下列回目所涉及的章回小說,以成書年代的先後次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調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西門慶偷娶潘金蓮,武都頭誤打李皂隸

    (A)甲乙丁丙 (B)乙丁丙甲 (C)丙甲丁乙 (D)丁丙甲乙
  11. 下列蔣勳〈酒歌〉中的兩段,     的部分依序填入,正確的選項是:
        晉朝的阮籍在荒山裡找不到路/酒醉的劉伶放聲大笑/     和做官去的巨源絕交/
        坦腹坐在床上/這頭顱是年輕的頭顱/請砍去了/擲在天地中/讓歷史驚動
        這一碗酒/是     的酒/獨得了天下八斗的奇才/只為了歌詠那     上/飄飛的魂魄嗎?/那寂寞死去的女人/只留下一只     /兄弟的情仇/帝王的逼迫/啊,魏公子/還有沒有祭奠剩下的酒/我與你一醉這永世的憂愁

    (A)陶潛/王羲之/曹子桓/洛水/金蓮  (B)嵇康/李淵/曹子桓/弱水/枕頭
    (C)嵇康/王羲之/曹子建/洛水/枕頭  (D)陶潛/李淵/曹子建/弱水/金蓮
  12. 民間故事、古典小說常歌頌浪漫的愛情故事。下列有關人物、情節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薛丁山征西》敘述大唐公主樊梨花才貌雙全,以拋繡球的方式招薛丁山將軍為駙馬
    (B)「梁祝故事」敘述梁山伯、祝英台由同窗結為夫妻,卻因家長反對而被迫離異,雙雙殉情化蝶
    (C)《白蛇傳》敘述蛇精白素貞化為美女,下嫁許仙,後與法海和尚鬥法,水漫金山寺,遂遭囚禁於雷峰塔下
    (D)《紅樓夢》敘述賈寶玉與林黛玉真心相愛,卻因王熙鳳、薛寶釵兩人聯手施計,挑撥離間,致使寶、黛情海生變,黛玉
       終憂憤成疾,香消玉殞,寶玉則看破紅塵,修道成仙

16~17題為題組

  周處年少時,兇彊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轉換足跡方向的猛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而處既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處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吳尋二陸(陸機、陸雲兄弟)。平原(陸機)不在,正見清河(陸雲),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自改勵,終為忠臣孝子。(世說.自新)                  

  1. 「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是指周處有:
     (A)惻隱之心 (B)羞惡之心 (C)辭讓之心 (D)是非之心
  2. 下列文字與上文的旨意完全不相干的是:
    (A)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B)人不輕狂枉少年   (C)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D)只要開始,永不嫌遲
  3. 王敦初尚主(娶公主為妻),如廁,見漆箱盛乾果,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陳設果子),食遂至盡。既還,婢擎金澡盤盛水,瑠璃盌盛澡豆(洗手粉);因倒箸(著)水中而飲之,謂之乾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以上這段文字選自《世說新語》其出處門類應屬:
    (A)紕漏 (B)雅量 (C)任誕 (D)惑溺

19~20題為題組

()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為爾!」庾曰:「卿自君我,我
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世說新語‧方正》)

()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恆聽之。(《世說新語‧惑溺》)

  1. 根據上引兩段文字,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甲、乙兩段文字中,作為動詞用的「卿」字共有七個
    (B)「庾卿之不置」的「卿」和「卿自君我」的「君」字,詞性不同
    (C) 文中所有「卿卿」的第一個「卿」字都是動詞,第二個「卿」字都是名詞
    (D)「庾卿之不置」的「之」字和「誰當卿卿」的第二個「卿」字,都當賓語(受詞)用
  2. .由上引兩段文字內容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魏晉時期稱呼對方為「卿」,是一種下對上或卑對尊的敬稱
    (B)庾子嵩因為王太尉敬稱他為「君」,故堅持稱呼王太尉為「卿」
    (C)《世說新語》將乙段文字置於〈惑溺〉篇,反映當時人對女性堅持自我主張的不以為然
    (D)王太尉對庾子嵩稱他為「卿」一事的態度,和王安豐對妻子稱他為「卿」的態度相同,都由反對轉為接受

21~23題為題組
  釣魚臺主權究竟誰屬,一直是我說我有理,他說他有理
。如果我們相信島上生物種類具有演化的歷史背景,則透過
島上生物的親緣地理關係,也許可以說明牠們與哪一處是同
一國的。釣魚台主權究竟誰屬,一直是我說我有理,他說他
有理。如果我們相信島上生物種類具有演化的歷史背景,則
透過島上生物的親緣地理關係,也許可以說明牠們與哪一處是同一國的。
    陸生哺乳動物是最佳的研究對象,牠們被大海包圍,哪裡也去不得。根據日本九州大學的調查,剔除會隨人類活動而移居的家鼠和過去島上居民所放養的山羊,釣魚臺真正的野生哺乳動物只有兩種:一是食蟲目的鼴鼠,臺灣叫做鑽地鼠;一是囓齒目的赤背條鼠,就是老鼠。
    赤背條鼠遍及歐亞大陸,臺灣和韓國都有,唯獨日本沒有,琉球各島也沒有;而且釣魚臺島上赤背條鼠的外表與體型,也與臺灣的沒什麼兩樣。看來,釣魚臺與臺灣的關係是近一些才對。至於鼴鼠,日本學者只意外地捕獲一隻,最初的報告指出,牠的長相與臺灣的鼴鼠差不多。不過,日本後來似乎反悔這一項鑑定,將這僅有的標本發表為新的屬和新的種。換句話說,此鼴鼠為全世界唯一,僅存於釣魚臺。
   他們認為,釣魚臺與琉球都是地質古老年代就形成的島嶼,島上的鼴鼠始終不跟其他地區的鼴鼠往來,就像琉球的山貓、奄美兔一樣,都是全世界唯一。或許,赤背條鼠與臺灣親緣關係較近,讓日本說不出釣魚臺是他們的,但「釣魚臺鼴鼠」的存在,可使他們振振有詞:釣魚臺應該與琉球的關係較近。
   一般動物鑑定報告皆會比較分布於鄰近地區的親緣種類,但上述的釣魚臺鼴鼠報告,卻說臺灣對鼴鼠的研究不足。哎!身為臺灣的生物研究工作者,汗顏! (改寫自林良恭。〈赤背條鼠與鼴鼠—另一種釣魚臺的故事〉)

  1. 作者認為對於釣魚臺的調查,可做為探討釣魚臺主權歸屬的選項是:
    (A)島上生物是否有哺乳類動物    (B)島上生物在鄰近地區的有無
    (C)島上生物在全島的分布狀況    (D)島上生物隨人類移居的歷史
  2. 科學研究包括「客觀的事實」與「主觀的解釋」,下列屬於「主觀的解釋」的選項是:
    (A)日本與琉球從來沒有赤背條鼠  (B)釣魚臺島上曾有人類放羊活動
    (C)釣魚臺的野生哺乳動物有兩種   (D)釣魚臺鼴鼠從不曾與海外往來
  3. 上文末尾,作者自云「汗顏」,除自省外,也可能意在諷刺:
    (A)日本故意忽略臺灣的鼴鼠研究成果  (B)日本暗將臺灣的鼴鼠研究據為己有
    (C)臺灣生物學者尚未對鼴鼠進行研究  (D)臺灣的鼴鼠研究僅止於生物學範圍
  4.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下列有關《詩經‧蒹葭》的解讀,不正確的選項是:
    (A)詩乃情之所發,詩人多情,同時愛上一水之隔的三位伊人
    (B)全詩反復詠嘆,無非想像伊人所在,而形容卻難得一見
    (C)詩中敘秋水盛時景色,以悲秋的觸角,增讀者感傷之意
    (D)「所謂」二字有味,正是意中之人難向人說,懸虛說個「一方」,關照求之不得的苦衷

25~26題為題組

    〈蒹葭〉不是寫遇,而是寫一個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則不必。遇多半以情節見意見情,境則以興象見情見意。就實景說,〈蒹葭〉中的水未必大。就境象說,卻是天長水闊,秋景無限。伊人究竟是賢臣是美女,都無關緊要,無論思賢臣還是思美女,這「思」都沒有高尚或卑下的區別。或者,這竟是一個寓言呢,正所謂「連水也是借話」。戴君恩說:「溯迴、溯游,既無其事,在水一方,亦無其人。詩人感時撫景,忽焉有懷,而托言於一方,以寫其牢騷抑鬱之意。」詩人只是倔強於自己這一份思的執著,讀詩者也果然覺得這執著之思是這樣可珍貴。若一定要為「伊人」派定身分,怕是要損掉了泰半詩思,雖然詩人之所思原是很具體的,但他既然把這「具體」化在茫茫的一片興象中,而使它有了無限的「可能」,則我們又何必再去追索那曾經有過的惟一呢。  ( 揚之水《詩經別裁》)

  1. 如上所述,本文評論〈蒹葭〉詩不是寫遇,而是寫一個境。意思是:
    (A)伊人未必真有其人,全詩意在興發感動,不在真實情節
    (B)伊人是賢臣或美人,是男是女,語焉不詳,更顯痴人說夢,上下求索之難
    (C)此詩貴在執著不悔的堅貞情意,並追求朝夕相處,最為精采
    (D)伊人真實存在一方,詩人仍可以浪漫的情懷,求得真愛
  2.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作者認為〈蒹葭〉詩不應只當作是一首寫實風景詩來看
    (B)全文強調此詩以寫境為主,借興象以擴大想像,增加情意
    (C)本文指出〈蒹葭〉一詩強調的是對於思的執著,感時撫景,忽焉有懷
    (D)作者認為〈蒹葭〉一詩不論從實景或境象解讀,都有無限的「可能」
     

二、多選題:(每題3分,共48)

  1. 下列「  」字詞的意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B)撒鹽空中「差」可擬/惟吾年「差」長,憂患頻集,坐此不逮足下耳
    (C)「若」柳絮因風起/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D)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E)「向」三賢孰愈/悽悽不似「向」前聲
  2. 有關下則《世說新語》的文字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
    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A)王子猷即王羲之   (B)王子猷愛竹   (C)此篇應選自德行篇 
    (D)視竹為友,把竹子擬人化 (E)暫住何煩爾」的「爾」字是「如此」的意思
  3. 有關下則《世說新語》的文字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雋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

    (A)「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此指孔子曾問禮於老子
    (B)「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的「奕世」,意謂世代
    (C)「韙大踧踖」的「踧踖」,意指得意貌
    (D)「想君小時,必當了了!」,屬於讚嘆語氣
    (E)本文應選自〈言語〉篇
  4. 有關下則《世說新語》的文字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賀司空入洛赴命,為太孫舍人,經吳昌門,在船中彈琴。張季鷹本不相識,先在金昌亭,聞弦甚清,下船就賀,因共話,便大相知說。問賀:「卿欲何之?」賀曰:「入洛赴命,正爾進路(此地正好在我前進的路上,即我正好過此地)。」張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載,便與賀同發。初不告家,家追問乃知。

    (A)「下船就賀」的意思是:到船中去恭賀他
    (B)「本不相識」、「大相知說」,兩「相」字義同
    (C)「卿欲何之」的「之」字;「吾亦有事北京」的「北」字,都是動詞
    (D)「因路寄載」的意思是:於是把車乘寄存在路旁店家
    (E)本文應選自任誕篇
  5. 下列詩詞吟詠的對象,指述正確的選項是:
    (A)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
       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西遊記
    (B)光耀飛離土窟閒,天罡地煞降塵寰。說時豪氣侵肌冷,講處英雄透膽寒。仗義疏財歸水泊,報讎雪恨上梁山。堂前一卷天
       文字,付與諸公仔細看。──水滸傳

    (C)覽閱遺書思惘然,誰知天道有循環。西門豪橫難存嗣,敬濟顛狂定被殲。樓月善良終有壽,瓶梅淫佚早歸泉。可憐金蓮遭
       惡報,遺臭千年作話傳。──金瓶梅

    (D)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紅樓夢
    (E)姑忘言之妄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老殘遊記
  6. 下列有關小說創作的時代、性質與作者的配置,正確的選項是:

選項

  作品

 作者

完成時代

   性質

 (A)

虯髯客傳

杜光庭

 唐代

 話本

 (B)

搜神記

干寶

 南北朝

 筆記志怪

 (C)

聊齋誌異

蒲松齡

 明代

 文言短篇

 (D)

會真記

元稹

 唐代

 傳奇

 (E)

紅樓夢

曹霑

 清代

 白話章回

  1. 下列出自《世說新語》故事的成語,解說正確的選項是:
    (A)蒹葭玉樹: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貴的人;亦常用作謙辭
    (B)瞎馬臨池:比喻處境危險而猶闇昧無知,或比喻盲目行動,後果十分危險
    (C)華亭鶴唳:比喻留戀往事故物,或官場受挫之懊悔心情
    (D)新亭對泣:為國土淪亡而相對哭泣
    (E)覆巢之下無完卵:本是比喻一家都遭受禍害,無一倖免。後引申為整體被摧毀,其中的小成員也很難保全
  2. 下列各組人物的言行,全部能在《世說新語》中找到的選項是:
    (A)李白/杜甫/王維 (B)劉伶/嵇康/阮籍 (C)王羲之/王徽之/王獻之 (D)楊修/陸機/王導  (E)王粲/蔡邕/孔融
  3. 下列文字摘錄自《世說新語》,其門類歸納正確的選項是:
    (A)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因晏在宮內,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
       也。」魏武知之,即遣還。──捷悟
    (B)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賓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雅量
    (C)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賞譽
    (D)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搆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
      「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夙慧

    (E)王平子出為荊州,王太尉及時賢送者傾路。時庭中有大樹,上有鵲巢。平子脫衣巾,徑上樹取鵲子,涼衣拘閡樹枝,便復
       脫去。得鵲子,還下弄,神色自若,傍若無人。
    ──簡傲
  4. 下列成語典故出自《世說新語》的選項是:
    (A)七步之才 (B)楚囚相對 (C)東窗事發 (D)覆巢之下無完卵 (E)倒吃甘蔗
  5. 下列有關《世說新語》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按故事發生年代先後次序編排
    (B)南宋時劉義慶召集門下客共撰
    (C)收入《四庫全書》子部,是中國小說邁向成熟的開始
    (D)所記多為東漢至東晉間名士言行、軼聞瑣事
    (E)描述人物鮮活,文字清俊簡麗,故事機趣橫生,行文妙語紛陳,意味雋永,反映現實
  6. 「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絕妙好辤」運用的是「拆合字形」的原理。下列所述,屬於這種隱語的選項是:
    (A)再三推辭──呂布  (B)一合酥──一人一口酥  (C)劉邦笑,劉備哭──翠
    (D)龍袍──裙  (E)上面是三劃,下面是三劃,上面三劃小,下面三劃大──尖
  7. 下列關於古典小說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漢書‧藝文志》說:小說家者流,蓋出自稗官
    (B)中國古代小說皆零星記事,至唐傳奇才有結構可言
    (C)漢魏六朝以筆記小說為主,唐代有傳奇,宋代有話本,元代開始發展章回小說,明清章回小說大盛
    (D)《世說新語》,屬筆記小說,內容由「志怪」而「志人」,乃一大進步
    (E)章回小說都用當時的白話文寫作
  8. 有關下則《世說新語》的文字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A)本文應選自〈識鑒〉 (B)潘岳有面如冠玉的容貌 (C)左太沖貌甚寢
    (D)左太沖的行為可說是狗尾續貂 (E)「好神情」的「好」音ㄏㄠˇ,當形容詞使用
  9.     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醜。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為憂。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範也。婦云:「無憂,桓必勸入。」桓果語許云:「阮家既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許便回入內。既見婦,即欲出。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停之。許因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云:「皆備。」婦曰:「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世說新語.賢媛》)
    自東漢後,喜品評人物;魏、晉尚清談,助談之書乃興,《世說新語》為其中最著名的著作。羅及老師要同學們依上文所提供的故事,也加入清談的行列,提出報告。汪冠如同學的報告如下,請問報告文中畫底線的文字,出現錯別字的選項是:
        依這則《世說新語》的記載,我認為許允是看重外表的男性。但我也認為許允是個肯接受他人意見,知錯明理的人。請問有誰不在乎長相?面對奇醜的新婦,能立刻接受欣賞的人有幾?(A)所以許允當下的反映是人之常情,可以諒解。而後桓範勸他,他「便回入內」,不固執己意;(B)經新婦一番辨解,能有慚色,遂相敬重,這不是肯接受他人意見,知錯明理的人嗎?
        婦有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我認為婦德最為重要,因為婦德影響婦言、婦容、婦功。孔子說:「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可知擁有婦德者,其言必善。劉基〈尚節亭記〉:「信乎有諸中,形於外,為能踐其形也。」西洋人說:「人過了四十歲要為自己的長相負責。」(C)可知內在引響外貌,擁有婦德者,其容必和善可親。擁有婦德者,能「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D)如此手藝自然精進,女紅必佳
        許允新婦因奇醜,當下被許允嫌棄,但她利用才智與機趣的對話,讓許允臣服,不再以貌取人。身處在這個非常重視外表的現實社會中,如果沒有亮麗出眾的外貌,就必須在品德、才學修養上努力,(E)以豐富的內含,羸得別人的肯定。如果只有炫麗的外表,沒有內在,虛張聲勢,只能得到短暫的欣賞。長久相處,則疲態百出,會被嘲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10.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第八十章)
    有關上文的解讀,正確的選項是:
    (A)「使民復結繩而用之」意謂:回歸無文明影響的簡單生活
    (B)「使民重死而不遠徙」意謂:使人民珍惜生命,不作長距離的遷移
    (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四句中的第一個字都當意謂動詞使用
    (D)「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意謂:老百姓之間不講交情,大家都獨立隱居的生活
    (E)陶潛〈桃花源記〉所描述的景象,與老子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與風俗民情相契合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精選古文試題與詳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sl380118 的頭像
    lsl380118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lsl38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