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文課文復習週考考卷LIL-4027

範圍:馮諼客孟嘗君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2)     

  1. D
  1. D
  1. C
  1. A
  1. C
  1. A
  1. B
  1. D
  1. C
  1. A
  1. D
  1. C
  1. C
  1. C
  1. D
  1. A
  1. B
  1. A
  1. C
  1. A
  1. B
  1. B
  1. D
  1. D
  1. A
  1. B

 

  1. ()比照/()依從/()並列()及、等到/()偏私結黨()替、代()最近。
  2. (A)ㄋㄨㄛˋㄋㄧㄥˊ(擰眉立目:發怒貌)/ㄋㄧㄥˊ
    (B)ㄐㄧㄚˊ/ㄐㄧㄚˊ /ㄒㄧㄚˊ  (C)ㄒㄧㄢ/ㄔㄣˋ/ㄐㄧㄢ
    (D)ㄎㄨㄟˋ。中饋猶虛:尚未娶妻,中饋:「妻」的代稱。
  3. (A)暫且/婆婆  (B)回視/顧念  (C)請託  (D)蒙受/披、散。
  4. (A)音ㄨˋ,厭惡  (B)(C)(D)音ㄨ,何、哪裡
  5. (C)侔神明、動天地、參造化、究天人」,使用了「誇飾」修辭
  6. (B)望文生義(希望田文產生義行(C)意謂馮諼自願為孟嘗君到薛地去收債  (D)表現出馮諼處事勤敏,果斷幹練
  7. ()彈鋏為無魚→馮諼/()三閭、滄浪汙你、你汙滄浪→屈原/()狗盜、雞鳴→田文/()逐臣、賈生、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誼
  8. ()道歉()感謝()道歉()推辭、婉拒()道歉()告訴()推辭、婉拒()道歉。
  9. (A)「為之駕」:為他準備車輛 (B)先生「不羞」:不認為是羞恥的事 (D)「無以為家」:無法養家
  10. ()()侍從,手下人()()對人不直稱其名,只稱左右,以表示尊敬;信札亦常用作提稱語()輔助()操縱,支配()()反正(轉義複詞,當副詞用()上下,表示概約數()兩邊,附近
  11. (D)選項可改寫為「附曹操之荊州民」,「附曹操」修飾「荊州之民」。
  12. (A)ㄑㄩㄢˋ/ㄐㄩㄢˋ/ㄑㄩㄢˊ  (B)ㄒㄩㄢ(永矢弗諼:永誓不忘)/ㄏㄨㄢˊ/ㄩㄢˊ  (C)ㄐㄧ (「齎」同「賫」)/ㄐ一(齏骨粉身:粉身碎骨。齏粉,亦作虀(ㄐㄧ)粉,指碎成粉屑)/ㄐㄧ(躋:登(D)ㄍㄨˇ/ㄐㄧㄚˇ/ㄐㄧㄚˋ(「賈」通「價」)
  13. (A)放逐/依隨  (B)充滿後列/充當侍妾  (C)完成  (D)酒饌,飯菜/詳盡完備。
  14. (C)以左右對馮諼的嘲笑與鄙視,襯托孟嘗君好客之情與度量寬大
  15. 略。
  16. (B)周公  (C)仲謀(孫權(D)蘇武。
  17. (A) (C) (D))形容貧困  (B)形容奢侈浪費。
  18. (A)極寫妻之恐懼狀  (C)只是  (D)謝罪  (B)動詞(不承認是自己的孩子/愛)

16~18題組語譯其實蘇秦這個人,只是個住在簡陋房舍裡,在牆壁上挖個洞充當是門,用桑木作為門板,用彎木作門軸的貧士罷了。他竟然能夠坐在車內,扶著車軾,勒著馬銜,周遊天下,在各國朝廷遊說君王,堵住各國國君屬下的嘴巴,天下沒有人能夠和他抗衡。他要遊說楚王的時候,路過家鄉洛陽,父母聽到了消息,便趕忙清潔房屋,清掃道路,準備了樂隊,擺設宴席,跑到城外三十里去迎接他。他的妻子不敢正面看他,只在旁邊偷偷看,歪著耳朵聽;嫂嫂像蛇一樣在地上爬行,拜了四拜,跪著謝罪。蘇秦說:「嫂嫂為什麼從前那麼高傲,現在又這麼謙卑呢?」嫂嫂說:「因為小叔現在地位尊貴錢又多!」蘇秦說:「唉!貧窮時父母不拿我當兒子看,富貴時親戚都畏懼。人活於世界上,權勢地位及富貴,可以忽略嗎?」

  1. (A) ()文作者推崇馮諼足智多謀,認為孟嘗君能得士,故能安居高位 (B) ()文作者認為孟嘗君好客,天下任俠之士歸之,因此薛地多暴桀子弟,風氣乖舛 (D)三段文字對孟嘗君的評論,由褒到貶,依程度排列是()()()
    ()語譯太史公司馬遷說:「我曾經經過薛地,那裡民間的風氣乖舛,多凶暴子弟,與鄒地、魯兩地迥異。我向那裡的人詢問是什麼緣故,人們說:「孟嘗君招來天下許多負氣仗義的人當門下客,因而亂法犯禁的人進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萬多家。」世間傳說孟嘗君以樂於養食客而沾沾自喜,的確名不虛傳。
    ()語譯世人都說孟嘗君可以能得到人才、能夠擅用能人,世間的賢士都因這個原因歸附他,孟嘗君也因為他們的能力,才能夠逃脫像虎豹一般兇猛的秦國。唉!孟嘗君只是得到些雞嗚狗盜的俗士罷了!那可以說是能人異士呢?不然以齊國的強大,只要真正得到一個有能力的人,就可以稱霸天下輕取秦國,那還需要那些雞嗚狗盜之士的力量呢?毫無能力的人充斥在孟嘗君的門下,真正的能人異士也因此才不去歸附他啊!
  2. (B)孟嘗君在意其他食客的去留,否則不會感慨生氣  (C)馮驩認為人結交的目的,無非是追求自身利益  (D)馮驩認為人際關係建立在利益上是必然的道理
    語譯自從齊王因受毀謗之言的蠱惑而罷免了孟嘗君,那些賓客們都離開了他。後來齊王召回並恢復了孟嘗君的官位,馮驩去迎接他。還沒到京城的時候,孟嘗君深深感嘆說:「我一向喜好賓客,樂於養士,接待賓客從不敢有任何失禮之處,有食客三千多人,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賓客們看到我一旦被罷黜,都遠去而背離我,沒有一個顧念我的。如今靠著先生的計策得以恢復我的宰相官位,那些離去的賓客還有什麼臉面再見我呢?如果有再來見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臉,狠狠地羞辱他。」馮驩聽了這番話後,收住韁繩,下車而行拜禮。孟嘗君也立即下車還禮,說:「先生是替那些賓客道歉嗎?」馮驩說:「並不是替賓客道歉,是因為您說錯話了。其實萬物都有其必然的終結,世事都有其常規常理,您明白這個道理嗎?」孟嘗君說:「我不知道您所說的道理。」馮驩說:「活著的一定有死亡的時候,這是生命的必然歸結;各種事物也都有其必然的終結。一個人富貴時多賓客,貧賤時少朋友,本來就是如此。您難道沒看到人們奔向市集嗎?天剛亮,人們擠向市集,側著肩膀爭奪入口;日落之後,經過市集的人甩著手臂連頭也不回。不是人們喜歡早晨而厭惡傍晚,而是由於所期望得到的東西市場上已經沒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賓客都離去,不能因此怨恨賓客而平白截斷他們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對待賓客像過去一樣。」孟嘗君連續兩次下拜說:「我恭敬地聽從您的指教了。先生說的話,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導嗎?」
  3. (B)文中沒有出現說明「難老泉」命名緣由的敘述。
  4. 由「條條不忘記根本……」的敘述,推知(B)「受人點滴,湧泉以報」正確。
  5. (A)「寒蟬、長亭」可以並列而不衝突  (B)「淒切、驟雨」可以並列而不衝突  (C)「都門、蘭舟」可以並列而不衝突   (D)「摧發」的「發」,動態;「凝噎」的「凝」,靜態,運用了語文的矛盾張力。
  6. (C)「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自白的話是在即將分離的片刻間說的,是對登舟離岸若干小時之後情況的預測,屬於懸想示現的手法,是將想像中浮現的虛景加以實寫  (D)整闋詞寫離別之情,完全不涉及憶往事、想當初的回顧。通常寫離別之詞,多有憶往事、想當初的回顧,此詞反其道而行之,只用前瞻,只寫離別時所懸想的別後情景。

23~24題組語譯

    秋蟬不停地叫,聲音淒涼。面對長亭時,已臨近傍晚,一場急驟的雨剛剛才停止。在京城門外,設帳餞行,毫無心情地喝著酒。正留戀不捨時,船工又催人快上船,要出發了。我們緊緊地握住對方的手,淚眼汪汪的彼此相看,竟凝噎喉塞,說不出一句話來。心裏只想著這一去,將隨千里煙波,越離越遠了。晚間的雲氣煙靄已漸濃重,而楚地的天空是多麼遼闊啊!
    多情的人自古以來總為離別而悲傷,更何況再碰上如此冷落的清秋季節,哪能忍受呢?今天往上酒醒時我將身在何處?大概是在楊柳岸邊,只有拂曉的清風和西斜的殘月作伴吧。這次離去,總得一年以上,這期間一切良辰美景都該是白白存在了。縱使在良辰美景時有千萬種意趣,可是又能對誰去說呢?

  1. 由第三段可推知答案是(A)
  2. (B)「大眾圈」因教育程度及經濟收入皆不如文人圈,因此不容易成為主導力量,不容易成為文學發展的主流。

二、多選題(每題3分,共48)

  1. ACDE
  1. BC
  1. BCD
  1. DE
  1. ABD
  1. ABC
  1. BCD
  1. BCE
  1. BC
  1. CD
  1. ABDE
  1. ABD
  1. ABDE
  1. ABD
  1. ABCD
  1. DE
  1. (B)表現出非常不悅的語氣。
  2. (A)整束、整理  (B)(C)困窮  (D)約束  (E)大約
  3. (A)名詞形容詞,粗劣的  (B)以上客之禮相待  (C)整齊穿戴 (D)對孟嘗君善盡門客之道 (E)名詞副詞;賈利:以營商之道取得利益。
  4. (A)南轅北轍:比喻行動和目的彼此背道而馳。典出《魏策四》。魏王想進攻邯鄲,季梁進言說:「有人從太行山去楚國,本應駕車向南,但車夫卻倚靠自己有良馬、錢財而向北行,結果離楚國越來越遠。王不應該動輒想稱霸,方向如果不對,就離稱霸愈遠。」 (B)亡羊補牢:比喻犯錯後及時更正,尚能補救。典出《楚策四》。楚襄王不聽莊辛的諫言,果然遭到郢都敗亡之禍。莊辛又對楚王說:「丟失了羊,趕快修補羊圈,還不算晚。」  (C)驚弓之鳥:比喻曾受打擊或驚嚇,心有餘悸,稍有動靜就害怕的人。典出《楚策四》。魏國射箭能手更羸僅是拉動弓弦,不用箭,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便因過度驚懼而落下。 (D)狐假虎威:典出《楚策一》。狐狸與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風嚇走百獸,卻使老虎誤信百獸乃畏狐狸奔逃。 (E)安步當車:典出《齊策四》。齊王與顏斶(ㄔㄨˋ)談論問題,折服後請求做顏斶的弟子,並承諾能讓顏斶生活富足,出入乘車。但顏斶拒絕了,並表示只願過著「穩步可以抵得上坐車」的平淡生活。
  5. (A)(B)(D)意思是「小小的」  (C)依戀  (E)愚笨
  6. (D)秦昭王釋放孟嘗君旋即後悔,與狐白裘被偷無關,應是後悔聽信美人之言 (E)守關士卒沒有違反規定,是孟嘗君得「雞鳴」客幫助,又持變更過的通關驛券,才得以騙過守關士卒脫逃。
    語譯秦昭王想留孟嘗君當宰相。有人勸秦王說:「孟嘗君很賢能,又是齊國王族,今天當秦國相國,必定先為齊國著想然後才想到秦國,這樣秦國就危險了。」於是秦昭王就中止這種想法,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囚禁起來,想要殺掉他們。孟嘗君派人找秦昭王最受寵愛的妃子求救。寵妃說:「我想得到你的那件狐白裘。」這時孟嘗君有一件狐白裘。價值千金,天下無雙,剛到秦國時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已經沒有其他狐白裘。孟嘗君很憂心,問門下食客,沒有人有方法應對。坐在最後面有一位會學狗叫、偷東西的人說:「我能取得狐白裘。」夜裡偽裝成狗,進入藏寶倉庫把狐白裘偷出來,獻給寵妃。寵妃幫孟嘗君說服秦昭王釋放孟嘗君。孟嘗君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奔離,變更通關證明用的驛券,改名換姓想要過函谷關。半夜時到了函谷關。秦昭王後悔釋放孟嘗君,找他已經找不到,於是連忙派人乘驛車追趕。孟嘗君到函谷關,秦國法律規定雞鳴才可以放旅客過關,孟嘗君恐怕追兵將到,有一位居於下座的門下食客能學雞鳴,四周的雞一聽到雞鳴,都一起鳴叫,於是拿出變更後的通關驛券出關。出關沒多久,秦國的追兵果然到函谷關,已經比孟嘗君出關來得晚了,於是孟嘗君回到齊國。
  7. (A)蘇秦  (E)商鞅
  8. (A)劉向整理,始定名《戰國策》  (B)朱自清認為的中國著名三大說話寶典:《左傳》、《戰國策》、《世說新語》  (D)記十二國之事
  9. (A)《尚書》不屬於語錄體,屬於記言體史書  (D)《老子》不屬於戰國時代  (E)《史記》不是記言體,屬於紀傳體史書。
  10. (A)駢文句末不必押韻  (B)初唐陳子昂、張說等人已提倡古文運動,韓愈不是率先提倡古文運動的人,韓愈提倡古文運動沒有成功,到宋代歐陽修等繼起,擴大散文領域,古文才成為文章之正宗  (E)《古文辭類纂》為姚鼐所編定
  11. (C)孟嘗君為未嘗接見馮諼道歉,找理由,找臺階下。
  12. (A)(B)(D)  (C)(E)賣。
  13. (E)兩句中的「如」字,都是「往」的意思。
    語譯孟嘗君將要到秦國去,勸他不要去的有一千多人,而他卻聽不進去。蘇秦想勸阻他,孟嘗君說:「人間的事,我已經都知道了;我沒有聽說的,只有鬼事了。」蘇秦說:「我來這裡,本來就不敢講人事,本來就準備用鬼事來見你。」孟嘗君接見蘇秦。蘇秦對孟嘗君說:「今天我來的時候,經過淄水,有一個泥塑偶像和一枝桃枝在那裡說話。桃枝對泥偶說:『你是西岸上的泥土,將你揉成一個人形。到了八月的時候,下大雨,淄水一來,你便解體了。』泥偶說:『不對。我是西岸上的泥土,解體了,泥土還是歸返西岸。現在你是東方國家的桃樹枝,將你刻削成人形,下了大雨,淄水來到,將你沖走,那你漂漂蕩蕩將往哪裡去?』現在秦國是個四面有關山的國家,好像虎口一樣,而你卻要到秦國去,那我就不知道你該從哪裡出來了。」孟嘗君聽了便不去秦國。
  14. (C)涓人以五百金買死亡千里馬的頭骨,是睿智的表現;「沒魚蝦也好」屬「有總比沒有好,退而求其次」的妥協心態  (E)隗且「見」事:被,屬被動語氣詞;慈父「見」背:屬於述語在後,省略賓詞「我」的結構性助詞。
    語譯郭隗先生回答說:「……大王如果真的廣泛選擇國中的賢者,到他的門下去朝拜,天下人聽說大王朝拜他賢能的臣子,天下的賢士必定會奔赴燕國。」燕昭王說:「寡人將要朝拜誰才行?」郭隗先生說:「我聽說古代有位君主,用千金去買千里馬,買了三年都買不到。有個清潔工對那個君主說:『請讓我去買千里馬。』國君就派他去。三個月才找到一匹千里馬,可是馬已經死了,他就用五百金將那匹馬的頭骨買回來,向國君回話。國君大怒說:『要買的是活馬,死馬有什麼用?還花了五百金!』清潔工回答說:『死馬尚且用五百金買牠,何況活馬呢?天下人必定認為大王願意買好馬,好馬現在就要來到了。』於是不滿一年,千里馬三次來到門下。現在大王如果真的想讓賢士到來,就先從我郭隗開始;我郭隗尚且被任用,何況比我郭隗強的人呢?他們哪裡會認為千里很遠而不來呢?」
  15. 略。語譯楚國有戶人家春天祭祖之後,賞給門下客一壺酒。但是人多酒少,不夠分,門下客商量說:「大家喝這壺酒不夠,一人喝這壺酒又喝不完,不如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完的人就先喝酒。」其中有一個人先畫好了蛇,端起酒壺準備飲酒,但他卻得意地左手提著酒壺,右手繼續畫蛇,並笑著說:「你們畫得多慢,我給它加上幾隻腳也來得及哩!」就在他給蛇添足的時候,又有一個人畫好了蛇,立刻奪去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怎能替它添上腳呢?你畫的根本不是蛇。」隨即先喝了那壺酒,隨後畫好蛇的人都陸續喝酒,而那個為蛇畫腳的人,最後沒有喝到那壺酒。

(A)《國語》是春秋時代著名的歷史散文;《戰國策》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歷史散文(B)《資治通鑑》是通史,因是編年史名著,不屬於正史,正史都是紀傳體史書(C)《尚書》雖然屬史書,但已提升至「經部」 (D)《台灣通史》的體裁仿效司馬遷《史記》體例而成,起自隋煬帝大業元年,終於割讓。分為紀4、志24、傳60,共88篇,36卷,約有60萬字,另附表目101項。其中「紀」有「開闢紀、建國紀、經營紀、獨立紀」,不寫帝王,與《史記》體例有出入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精選古文試題與詳解
    全站熱搜

    lsl38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