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週考試題詳解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為轉折複句。
- 陶淵明、王維、孟浩然:隱逸派、田園派/李白(遊仙思想):浪漫派/杜甫:社會派。
- 根據羲皇上人所好「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推斷為恬淡寡欲之人。
- (A)疊韻雙音節衍生複詞 (B)雙聲雙音節衍生複詞 (C)疊韻合義複詞 (D)疊韻合義複詞。
- (A)「遠近」指遠 (B)「早晚」指早 (C)「往來」屬於詞語結構 (D)「出納」指出。
- (A)「裛露掇其英」的「英」,指花。
- (A)南宋林逋(林和靖)有「梅妻鶴子」之事傳世。出自王淇〈梅〉。
語譯:它向來不肯被半點塵埃玷汙,雖然開在竹籬茅舍邊,自己卻心甘情願。只因不小心結識了痴情的林和靖,以梅為妻,惹得詩人們把它當作話題,一直談論到今天。
(B)由「秋來九月開花」、「黃金甲」可知。出自黃巢〈不第後賦菊〉。
語譯:等到九月八日這一天,菊花一開,百花就枯萎了。衝天的菊花香氣可以充塞整個長安,京城中所有的菊花,全都如同披上黃金盔甲般的呈現鮮黃色澤。
(C)由「蜀冤啼不盡」可知。出自吳融〈送杜鵑花〉。
語譯:春天的花朵開始紛紛凋落,很快地又要進入秋天。杜鵑花就好像在息國滅亡後、被帶入楚宮的息夫人般,懷著滿腔幽怨。眼前的豔紅景象應是化作杜鵑鳥的蜀帝杜宇,因愁恨綿綿而悲啼不已,藉著杜鵑花啼血般的顏色,向西風傾訴自己的悲哀。
(D)由「百花王」可知。出自皮日休〈牡丹〉。
語譯:其他花朵紛紛落盡,牡丹才綻放展現她妍麗的風采,擁有「百花之王」的美名。人們爭相誇讚牡丹之嬌豔,天下無雙,她的姿色香氣人間第一,獨占花中鰲頭。
◎6~7題
語譯:秋天的菊花有著美麗的顏色,沾著露水撿起那朵花,浸在令人忘憂的酒中,讓我遠遠的遺棄世俗的事情。一杯在手,只我一人獨自飲著,杯中的酒喝完了,自己再從壺裡斟酒。太陽下山後,所有活動的生物都休息了,歸鳥也鳴叫著向林中飛去,我在東邊窗下傲然嘯詠,找到了曾經失去的人生。 - (A)不久/尋找 (B)開闊明朗/活潑樂觀 (C)捨棄 (D)沿著/因為。
- (A)看見/被(被動語氣) (B)於此(指代詞)/語末助詞,虛字 (C)互相(雙面詞)/代詞性助詞,指「我」(單面詞) (D)先前。
- (A)音厶ˋ,給人食物/音ㄕˊ,吃 (B)音ㄕˊ,通「蝕」/音厶ˋ,通「飼」 (C)音厶ˋ,給人食物/音厶ˋ,飯 (D)音厶ˋ,飯。
- (A)名詞,渡口 (B)名詞,類/動詞,通「囑」,請託 (C)動詞,率領/副詞,修飾「操」;率爾操觚:謂作文不多考慮,輕率為文。觚:音ㄍㄨ,簡策 (D)動詞,告訴/名詞,話語。
- (B)興寧元年是癸亥年,二年是甲子,三年是乙丑年,乙丑年生肖屬牛。
- (A)指沒有牽累之心,也就有了求仕的念頭 (B)看到/指代性助詞(我) (C)激動/花錢不吝嗇 (D)都指一年。
- (B)陶淵明是「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而辭官,這三句話,只是藉口,順應官場文化做個交代。
◎13~14題組 語譯:
我家裡窮,耕種不夠維持生活。小孩又多,米缸中沒有餘糧。想找一個活下去的辦法,卻看不到自己有什麼技能。親戚朋友們大多勸我出去作個地方官,我沒有牽累的心,也就動了求官的念頭,只是沒有門路。恰好我奉建威將軍的命令,有事進京,承諸侯的愛顧,家叔也因為我貧苦,便薦舉我做小縣令。此時局勢不太安定,心裡怕派到遠處去;彭澤縣離家只有百里路,那裡公田的收入,足以幫助生活,因此就要求到那兒去。但到任沒幾天,總有顧念家鄉,想辭職回家的念頭。為什麼?因為我的天性喜愛自然,不是矯情勉強所能改變的;飢餓寒凍雖然迫切,可是違反了自己的天性,心中更加痛苦。之前雖然也曾出仕,都是為了生活餬口。於是失意激動,深感有愧自己平生的志願。但是還希望做滿一年,再整理衣裳,悄悄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死了,照情理來說,非趕快去看看不可,便自動辭了官職。從八月到冬天,在官任上八十幾天。藉著奔喪這件事情,順了心意,寫了這篇辭賦,命名為〈歸去來兮〉。乙巳年十一月作。 - (A)交錯通達/交感、感應 (B)與外界隔絕的地方/窮途末路,形勢險惡 (C) 更不用說 (D)完成/果敢堅毅、果決。
- (B)由詩題〈行路難〉即可推知。 〈桃花源記〉與(A)(C)(D) 所表達的人生追求都有遺棄俗世,投身自然的趨向。
(B)李白〈行路難‧其一〉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解析:這是李白〈行路難〉的第一首。這組詩從內容看,應該是寫在天寶三年李白離開長安的時候。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李白要是在平時,一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撂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鬱,感情的激盪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徵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不正像遇到冰塞黃河、雪擁太行嗎?但是,李白並不是那種軟弱的性格,從「拔劍四顧」開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繼續追求。「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並不順利,而最後終於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姜子牙),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離筵上瞻望前程,只覺前路崎嶇,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裡呢?這是感情在尖銳複雜的矛盾中再一次迴旋。但是倔強而又自信的李白,不願在離筵上表現自己的氣餒。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於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徬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相信儘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像劉宋時宗愨(ㄑㄩㄝˋ)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 (A)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出自唐代詩人太上隱者的〈答人〉: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 陶潛,字淵明─反訓 (A)白居易,字樂天─同訓(旁義相生) (B)韓愈,字退之─反訓 (C)杜甫,字子美─同訓(同義相協) (D)曾鞏,字子固─同訓(同義相協)
- (A)詩,不是由作者親臨其境入筆。詩的最後兩句,顯示作者有企及的想望 (B)記,不曾記逃難情況 (D)記,不曾述及晉朝政治。
- (A)〈桃花源詩〉以第一人稱鋪寫;〈桃花源記〉以第三人稱鋪寫。
- (D)與創作當時晉宋(東晉末年 ~ 劉宋初年)時代殘破的農村景象形成強烈對比。
◎19~21題組 語譯:
秦始皇暴虐,擾亂天下正常的秩序,賢能的人避開禍亂的世界。在黃綺等四賢到商山避秦的時候,桃花源中的人也離開秦始皇統治的社會,這些人的蹤跡逐漸湮沒,來桃花源的路徑也荒廢了。大家互相致力耕種,太陽下山便回家休息。桑竹茂盛成蔭;五穀隨著時令種植。春天養蠶便收成蠶絲;秋天莊稼成熟收穫,不用繳交王稅。荒路被草木掩蔽,阻礙與外界的交往,只有村裡的雞狗互相鳴吠著。祭祀還用古代的儀式,衣裳沒有新製的式樣。兒童縱情地歌唱,老人高高興興地到處遊玩。從草盛知道是和暖的春天,樹木的凋謝知道是風急的冬天。雖然沒有歲時的記載,但四季自成一年。生活過得欣喜快樂,哪裡用得著智慧!桃花源中人的奇異蹤跡隱蔽了五百年,突然有一天顯露出這種仙境。桃花源中的淳厚的風氣與澆薄的世俗既然不同,所以仙境出現之後立即又深深地隱蔽起來。試問世俗之士,怎能測知世外桃源的事情?我要乘著清風,高飛去找尋與我志意相合的人。 - (B)「黃髮垂髫」指老人與小孩,「龐眉秀骨」指世外仙人 (C)「便要還家」指村民邀請漁人回家,「寧知掩映有人家」指怎會知道花木掩映處會有人家 (D)「設酒、殺雞、作食」指擺酒、殺雞、準備食物來招待他,「石髓雲英甘且香」指石髓雲英等仙境食物十分美好而且飄香。
- (C)〈桃源篇〉並未明確設定故事背景年代。
- (A)因〈桃源篇〉後面詩句多為仙人招待遇會之語,故在詩開頭處先予烘托。
◎22~24題組 語譯:
一路上美麗雲朵伴隨著繽紛彩霞,我駕著漁船深入探尋桃花源。逐漸駛入空濛境地後,便迷失在那狹隘的山路中,我怎會知道花木掩映處會有人家。那群世外仙人爭相迎接我這位貴客,我看見那裏像與世隔離般的鑿井耕田生活。他們不知漢代已有新的衣冠,仍然訴說著秦代住家變為田地的往事。石髓雲英等仙境食物十分美好而且飄香,全是世外仙翁特地招待給我的。相逢的都像是赤松子與王子喬這類神仙,這場難得聚會應會勝過東漢劉晨、阮肇兩人的際遇。
- (A)作者認為歌文只是進一步的形式表達,惟有揣摩音曲的內涵,才能聲聲諧調(B)蘇璟認為彈琴需先分辨派別,才不會找錯適合發展方向 (C)冷仙認為「下指不落時調,便有羲皇氣象」。
- 畫線部分的文句的意思是:作歌之人有什麼樣的情感,就會作出什麼樣的歌。而(C)的文句的意思是:心中所想或心中之感,透過文字的展現能夠成為詩篇。兩者意思相通。
u選項文字出處及語譯:
(A)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語譯:即使時代不同,事物變異,但是人們感慨
的原因都是一樣的。
(B)出自劉勰《文心雕龍‧知音》。語譯:練習一千支樂曲之後才能懂得音樂,觀
察過一千柄劍之後才知道如何認識別的劍器。
(C)出自〈毛詩序〉。語譯:詩,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裡是「志」,發出來成為
優美的言語就是「詩」。情感鼓蕩在人心中,就會通過言語表達出來。
(D)出自曹丕《典論‧論文》。語譯:古代的作家,把生命寄託在文章中,將思
想表現於著作裡。
u〈春草堂琴譜〉語譯:
彈古琴須先辨別流派,才不會迷惑於所學的方向。高雅隱逸之士,本來就具備真性情,其琴聲高古清淡而近於樸拙,其意氣灑脫而不拘束,不盲從於時俗所好,這就是「山林派」。而遊走江湖之人,用音聲引人注意,其琴聲纖弱華靡,迎合流俗,以至於賣弄奇怪特異的彈奏法,謬誤了古道,以推陳出新而沾沾自喜,這就是「江湖派」。至於文人學者,依琴瑟而詠歌的時候,講求契合志趣,使用的指法嚴格而得音中正,其琴聲和諧安寧,甚為美好,得到古人所流傳的風流儒雅,可以供朝廷施政之用,這就是「儒派」。
u〈冷仙琴聲十六法〉語譯:
琴聲只有二個途徑,不是遵循古道,就是迎合時尚。如今古樂雖然淹沒不傳已經很久,但若想貼近古意,就須從平和淡遠中得之。所以下指彈奏時,不落入世俗格調,就會感受到有伏羲氏時代的太古氣象,寬宏博大而極盡樸實。於拂弦時,求其高古大方,不追求細緻精巧,好似處於深山幽谷,坐對老樹,聆聽寒泉,也感受那風聲簌簌,勁疾有致,令人一下子便生起仰慕古道之心,所以稱之為「古音」。
二、多選題(每題3分,共48分)
|
|
|
|
|
|
|
|
|
|
|
|
|
|
|
|
- (A)桃花源所描繪的是「小國寡民」而安樂的社會,不是富庶的社會。庶,人口眾多 (D)桃花源的生活場景是虛構的,展現的是理想世界而不是現實社會。
- (B)「桃花源」的概念來自陶潛的著作;「大同世界」的概念來自《禮記》。
- (E)〈桃花源記〉情節虛構,作者提及「晉太元中」、「南陽劉子驥」,似真有其事,其實欲蓋彌彰。
- (A)距離遙遠/橫渡 (B)離開/國外 (C)又/歸返 (D)繫詞,「不是」的反義/賓語前置的結構性助詞,無義 (E)隔開/偷偷地語譯:陳勝又暗中派遣吳廣到戍卒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去,在晚上用竹籠罩著火裝作鬼火,像狐狸一樣叫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
- (A)衡陽羅漢洞 (D)亭台或寺院聯 (E)詠岳陽樓。
- (B)林和靖 (C)包拯。
- (A)邀請/求 語譯:現在的人修養「仁義禮智」這些天生尊貴的德性,是為了求取「富貴利達」這些被人視為的尊貴的地位 (B)問路/光顧 (C)隔絕 (D)妻與子/老婆 (E)田間小路。
- (D)「雞犬相聞」形容形安樂、閒適、平和的情境。
- 涉及陶淵明的關鍵字詞:(A)陶令 (B)東籬菊 (C)懶折腰 (D)羞五斗 (E)五柳、伴菊。
- 〈桃花源記〉─春 (A)晚來天欲雪─冬 (B)春、花落─春 (C)梅子留酸、芭蕉─夏 (D)鶯啼綠映紅、樓台煙雨─春 (E)清明、杏花─春。
- (C)鍾嶸《詩品》評其詩為中品。
- (A)王維詩文為當世所稱;陶淵明詩文不為當世所稱 (C)王維仕途順遂。中年妻死,方悟禪機,歸向田園、自然。
- (A)唐代詩人劉禹錫的〈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中桃花喻京城受寵獻媚的官員。有些詠桃花詩,吟詠桃花,不過是借題發揮,抒寫詩人的思想情感,這首詩中的桃花則成為反面角色,貶斥的物件。唐代大詩人杜甫便在詩中直言「輕薄桃花逐水流」〈絕句漫興九首〉之五),桃花成為『輕浮』的代名詞 (B)宋代詩人朱淑真的〈窗西桃花盛開〉 (C)唐代著名書法家張旭的〈桃花溪〉 (D劉禹錫的〈再遊玄都觀〉 (E)南宋詩人謝枋得的〈慶全庵桃花〉 (A)(B)(D)的「劉郎」用的都是劉禹錫(A)詩的典故。
- (E)「但恨多謬誤」是指以上自己的論調,多有荒謬錯誤之處。這雖為自嘲語,實際上是反語,為憤激之言。
- (D)「竭澤而漁,明年無魚」,前句的「漁」借喻收稅,當動詞使用;後句的「魚」借喻稅收,當名詞使用 (E)緣木求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但無後災。駝者請醫人治駝,駝者隨直,亦復隨死,應與「飲鴆止渴」的典故相互驗證。飲鴆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 (A)責怪 (B)逃避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語譯: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怠慢不敬。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 (C)自「媒」能治背駝:介紹、宣傳(動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名詞) (D)催「科」:課稅/插「科」打諢:動作(插科打諢: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諢:詼諧逗趣的話) (E)可朝治而夕如「矢」:箭/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通「屎」,大便。語譯:廉將軍雖然年紀大了,但能吃能喝;可是和我坐著交談那短短的時間哩,他跑了三次廁所。
◎41~42題題組語譯:
唉!弄光湖水來抓魚,明年就沒魚可抓了,能不讓人覺得痛心!偶爾有責備他的人,他就回答說:「我只要使國內沒有人逃避賦稅,我的職責就算盡到了,我根本沒辦法再想到你們這老百姓啊!」我試著用比喻來說說這些人,大概類似「駝醫」吧!
從前有個醫生,自我宣傳說會醫駝背,他說:「駝背的像弓一樣的人,駝背的像蝦子一樣的人,駝背的像曲環一樣的人,請我去醫,我保證早上醫,晚上直的像箭一樣。」有一個人信以為真,請他治療他的駝背,醫生拿了兩片木板,一片放在地下,叫駝背的人躺在上面,再拿一片木板,壓在他的身上,接著站到他身上的木板踩踏,駝背的人立刻變直,但也立刻死了。駝背者的兒子,想要到官府控告駝醫,駝醫說:「我的職業是醫駝背的人,只管把人身軀醫直,哪管人是否死亡。」
唉!世上那些當縣令的人,只管收完錢糧租稅,不管老百姓死活,和那個駝醫有什麼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