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同與小康週考考卷

 

一、單選題(每題2分,52)

  1. 下列「  」內的字音,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喟」然而嘆/刺「蝟」 (B)與於「蜡」賓/任公子若得魚,離而「腊」之 (C)事畢,出游於「觀」之上/登一頂,有「觀」宇,甚幽 (D)幼有所「長」/莫道人之短,莫說己之「長」
  2.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的社會現象是:                                                                                             (A)人各得其所,各盡其分 (B)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貨暢其流 (C)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 下列「 」的字,前後音、義都相同的選項是:                                   (A)男有「分」,女有歸/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B)「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C)昔者,仲尼「與」於蜡賓/選賢「與」能
    (D)男有分,女有「歸」/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
  4. 下列文句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孔子感嘆人生無常,一年又過 (B)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指開發資源財貨,但不會據為己有 (C)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愛人之親,若愛其親;愛人之子,若愛其子 (D)大人世及以為禮:長大的人在世代交替時要守禮法
  5.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則不敢以功名自「矜」  ()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自「矜」攻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以上「矜」字共有:
    (A)七義 (B)六義 (C)五義 (D)四義
  6. 下列成語的意義,不同於其他三者的選項是:                                             (A)夜不閉戶 (B)赭衣塞途 (C)物阜民豐 (D)路不拾遺
  7. 下列「 」的字,意思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城郭溝池以為「固」/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貨「惡」其棄於地也/惡稱人之「惡」 (C)三代之「英」/落「英」繽紛 (D)示民有「常」/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
  8. 下列「刑」字與「刑仁講讓,示民有常」的「刑」字,詞性及意義都相同的選項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孟子.梁惠王上》) (B)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里仁》) (C)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歐陽脩〈縱囚論〉) (D)夫秦王有狼虎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史記.項羽本紀》)
  9. ()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歹竹出好筍  ()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視父兄與君若其身,視弟子與臣若其身  以上文句,前後內涵相近的選項是:                                    (A)甲乙丙 (B)乙丙丁戊  (C)丙丁戊己  (D)丁戊己
  10. 下引王陽明〈尊經閣記〉文字,□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六經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誠偽邪正者也。
    (A)易/書/詩/禮/樂   (B)詩/禮/書/易/樂
    (C)易/樂/禮/書/詩   (D)詩/樂/易/禮/書
  11. 梁啟超言:「《禮記》之最大價值,在能供給以研究戰國秦漢間儒家者流──尤其是□□一派──學術思想史之極豐富的資料。蓋孔氏之學,在此期間始確立,亦在此期間而漸失其真,其蛻變之跡與其幾,讀此《兩戴記》八十餘篇最能明瞭也。」
    以上□□應填入的諸子名稱是:  (A)  (B)荀子  (C)墨子  (D)莊子
  12. 下列文字所述治國之道,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背道而馳的選項是:
    (A)立天子以為天下,非立天下以為天子也;立國君以為國,非立國以為君也;立官長以為官,非立官以為長也 (B)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 (C)天生蒸民,不能相治,為立王者以統理之,方制海內非為天子,列土封疆非為諸侯,皆以為民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
  13. 下列《論語》摘句的內涵,與「仲尼之嘆,蓋嘆魯也」的感嘆原由,相近的選項是: (A)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  (B)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C)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D)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14. 中華文化傳統將人倫略分為五個層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了更切合現代社會現象,可稍稍改動為:()群己 ()親子 ()夫妻 ()手足 ()朋友。下列詩篇所呈現的人倫關係,符合此排序的選項是: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

      聞。野鵶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階蘚暈青。便是兒時對床雨,絕憐老大不同聽。雁回

      杳杳渾無夢,鵲語啾啾似有憑。忽得遠書看百過,眼昏自起剔殘燈

   ()燈怯寒威焰不青,忽聞急雪打窗櫺。宵深未敢拋刀尺,為伴孤兒課一經

   (A)甲丙乙丁戊 (B)乙甲丁戊丙 (C)丙戊甲丁乙 (D)丁戊丙甲乙

  1. 下列各組的文意,何者與《禮記.禮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社會福利理念不同
    (A)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2. 我忍住淚回轉身看視野迷濛的山下,半腰一棵大榕樹,再下去一片芒草坡;視線拉平,是田埂縱橫的稻田,松山區信義路尾。《詩經》說: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這不正是她的寫照嗎?她黑褂黑褲,臉上不施脂粉;久久才站起,用手背抹去臉上的淚水,招呼大家收拾祭物,回家。(陳義芝〈寧波女子〉)
    上引文字,依文意推敲,文中的「她」祭悼的對象是:
    (A)父親  (B)丈夫  (C)子女  ()兄弟

17~18為題組

   知悼子卒,未葬。(晉)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寢,歷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註】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太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亡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觶(音ㄓˋ,酒器)。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是爵(酒器)也!」至于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註】子卯:商紂王以甲子日死,夏桀王以乙卯日亡,故古國君以子、卯日為不祥。(《禮記.檀弓》)                                                                                                                       

  1. 上文旨意在顯示:
    (A)杜蕢之善諫,平公之能容 (B)杜蕢之知禮,平公之識人 (C)鄰有喪,是日則不歌 (D)君臣好飲酒,則國危矣
  2.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曩者爾心或開予」意思是:剛才你的意思大概是要開我玩笑  (B)君之褻臣也」意思是:國君嬖幸之近臣 (C)亡君之疾」意思是:忘了國君的缺失 (D)又敢與知防」意思是:又敢參與諫諍防禁之事

19~20為題組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1。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盍,何不)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蓋行(出奔)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於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指狐突)之言也2,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禮記.檀弓》)

【註】:1晉獻公寵驪姬,驪姬生子奚齊而欲立之,設計陷害世子申生,誣以欲弒父,獻公信其言,申生不自

       明,自縊而死/2晉獻公曾使申生伐東山皋落氏,申生的老師狐突以「世子不宜將兵」,認為申生不
       容於驪姬,獻公有意疏遠他,曾勸申生見機去國避難,申生不聽。

  1. 有關上文人物的解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申生個性懦弱,畏罪自殺  (B)晉獻公是非不明 (C)狐突有先見之明 (D)驪姬得晉獻公寵愛
  2. 下列「如」字,與「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的「如」字,意思相同的選項是:
    (A)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B)「如」!爾之問也 (C)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D)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3.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現乎隱,莫顯乎微」以上文字(節錄自〈中庸〉),下列各組成語符合君子所要求的修身項目是:
    (A)紆尊降貴/移樽就教    (B)朝乾夕惕/宵衣旰食
    (C)白駒過隙/電光石火    (D)不愧屋漏/不欺暗室
  4. 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以上文字節錄自〈中庸〉,依文義斷句,正確的選項是:
    (A)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
      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B)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
      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C)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
      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D)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
      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5.     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寒,解困厄之患,立驗。能利邦國、污賢達、畏清廉。貪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理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役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饑寒困危之患至。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使無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以此七術精鍊,方可久服投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                        ( 張說〈錢本草〉)
    有關上文的解讀,不正確的選項是:
    (A)「本草」,即藥材,把錢當作藥材來論述藥理,深具諷諭的意味
    (B)錢「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寒,解困厄之患,立驗。」所以「大熱」
    (C)「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禮則傷神。」意謂隨時可掙錢,但要取之有道,不能亂撈
    (D)以此七術精鍊」的「七術」指的是「道、德、義、禮、仁、信、智」

24~26為題組
    縣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輒搏噬之,往往為所傷,傷則主人躬詣謝罪,出財救療之,如是者數矣。冉氏以是頗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殺,故置之。
    劉位東謂余曰:「余嘗夜歸,去家門里許,群狗狺狺①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橫掃之,群狗皆遠立,獨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幾傷者數矣。余且鬥且行,過冉氏門而東,且數十武②,狗乃止。當是時,身憊甚,幸狗漸遠。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猶望而吠也。既歸,念此良狗也,藉令③有仇盜夜往劫之,狗拒門而噬,雖數人能入咫尺地哉!聞冉氏頗患苦此狗,旦若遇之於市,必囑之使勿殺,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數日,冉氏之鄰至,問其狗,曰:『烹之矣。』驚而詰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盜,主人覺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盜驚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應。遍索之,無有也。將寢,聞臥床下,若有微息者,燭之,則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轉側,垂頭閉目,若惟恐人之聞其聲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隱忍而不之殺者,為其有倉卒一旦之用也,惡知其搏行人則勇,而見盜則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於搏人而怯於見賊者,豈獨此狗也哉?(節錄自崔述〈冉氏烹狗〉)

【註】:狺狺:音ㄧㄣˊ,狗叫聲。武:古代以半步為武,即往前走一步。藉令,假使。

  1. 上文隱含以冉氏狗的狗性諷喻人性,下列最符合其所諷諭的人性是
    (A)吃香喝辣,好逸惡勞     (B)自私自利,枉顧公益
    (C)勇於私鬥,怯於公戰     (D)違法亂紀,破壞秩序
  2. 有關上文的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A)冉氏狗是屬於好勇鬥狠性格
    (B)冉氏因為家中的狗屢傷行人,徒增困擾,最終決定將狗烹殺
    (C)劉位東因為差一點被冉氏狗撲噬,建議冉氏烹殺該狗
    (D)「豈獨此狗也哉」,作者暗指另有很多享有俸祿的官吏士卒「勇於搏人而怯於見
      賊者」
  3. 有關上文的字詞解讀,不正確的選項是:
    (A)「傷則主人躬詣謝罪」、「必躬造左公第」兩「躬」字義同
    (B)「冉氏以是頗患苦狗」句中「患苦」當動詞使用,屬為動用法
    (C)「惡知其搏行人則勇」、「孟子曰:惡!是何言也」兩「惡」字義同
    (D)「如是者數矣/幾傷者數矣/雖數人能入咫尺地哉/且數十武/居數日」的「數」
       字共有二義

二、多選題:(每題3分,共48)

  1. 下列句中「  」內相同的兩個字,其詞性與「不獨親其親」的前後兩個「親」字相同的選項是:
    (A)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B)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
    (C)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D)無所「為」而「為」 
    (E)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野有餓莩而不知發
  2. 有關下列文字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脩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故聖人所以治人七情,脩十義,講信脩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       (《禮記‧禮運》)

   (A)文中認為如果要治七情,脩十義,講信脩睦,先要做「禮」
(B)文中認定「人情、人義」,不學而能
(C)「父慈、子孝、兄良、弟弟」的「弟弟」,指年歲小於自己的男性手足
(D)「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指人的善良或邪惡光從外表是難以看出來的
(E)「欲一以窮之」的「一」,文中認定是「禮」

  1.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英」,指禹、湯、文、武
    (B)「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斯人」,指晴喜雨悲之人
    (C)「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二者」,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之人
    (D)「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者乎?」「真人」,指天子
    (E)亞父……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豎子」,明
       指項莊,暗指項羽
  2. 下列成語意指「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的選項是:
    (A)囹圄生草 (B)犬不夜吠 (C)堯天舜日 (D)政通人和 (E)河清海晏
  3. 下列「 」的字詞,意思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之子/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B)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棄甲曳「兵」而走
    (C)「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
       之事,有小人之事
    (D)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E)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
  4. 有關下列文字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成子高寢疾,慶遺入請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則如之何?」子高曰:「吾聞之也:『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吾縱生無益於人,吾可以死害於人乎哉?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禮記.檀弓》)

(A)本文顯示成子高是個謙虛、能為他人設想的人
(B)本文顯示成子高是個貪生怕死的人
(C)「子之病革矣」的意思是:您的病好了
(D)「如至乎大病」為婉曲修辭,意思是:如果您過世
(E)「不食之地」指的是墓地

  1. 有關下列文字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乃)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禮記.檀弓》)

(A)「夫子式而聽之」孔子,神色莊敬地傾聽
(B)「昔者吾舅死於虎」中的「舅」是指母親的兄弟
(C)「小子識之」意謂弟子們要記住這件事
(D)婦人一家共有三人命喪虎口
(E)從文中得知婦人不離開的原因是不願遭受殘暴政治的壓迫

  1. 如果古代經典博士或經學專家能活到現代,以其專業知識協助組閣,就經書內容與職務考量,作最適切的組合,請問:下列任命安排適當的選項是?
    (A)請「《禮記》專家」擔任司法部部長
    (B)請「《儀禮》專家」擔任外交部禮賓司長
    (C)請「《爾雅》專家」擔任教育部主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
    (D)請「《春秋》博士」擔任國史館館長
    (E)請「《尚書》博士」擔任經濟部部長
  2. 王安石詩〈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是形容詞活用為述語,屬於使動用法,所以「綠江南岸」即是「使江南岸綠」之意。下列「 」的字詞,使用同一修辭法的選項是:
    (A)以「正」君臣,以篤父子 (B)不獨「子」其子
    (C)敬鬼神而「遠」之       (D)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E)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3. 有關下列文字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禮記‧大學》

(A)大學〉三綱領指「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B)大學〉六步驟指「止、定、靜、安、慮、得」
(C)大學〉八條目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D)本段文字大量使用了層遞修辭
(E)「在明明德」、「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兩句中的第一個「明」都當動詞使用,
   第二個「明」都當形容詞使用

  1. 下列關於「三禮」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三禮」指《周禮》、《儀禮》、《禮記》
    (B)「三禮」都屬於五經之一,也都屬十三經之一
    (C)《周禮》,又名《周官》,記載西周的官制
    (D)《儀禮》,又名《士禮》,記古代禮儀規範
    (E)《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內容豐富,是一部古代生活大全,為儒家禮治主義
       與人格教育之重要典籍
  2. 下列關於《禮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
    (B)今本禮記西漢中期戴德編纂成書,凡四十九篇
    (C)在漢時原為附於《儀禮》之後的記,後因此而稱為《禮記》
    (D)或言制度,或言哲理,或記禮樂器物,是古代禮學叢書
    (E)《四書》中的〈大學〉、〈中庸〉原為《禮記》之篇文
  3. 下列大同世界與小康世界的比較表,對應內容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分項

大同世界

小康世界

(A)

總體綱要

大道實行,天下為公

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B)

政治制度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C)

社會制度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D)

經濟制度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
必為己

貨力為己

(E)

實踐結果

謀閉不興,盜竊亂賊不作,
外戶不閉

謀用是作,兵由此起

  1. 有關下列文字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晉獻文子(趙武)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文子曰:「武也得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是全要領1以從先大夫於九京2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謂之善頌善禱。(《禮記.檀弓》)
【注】1全要領:要,通「腰」。腰斬之刑。領,頸也。割頸之刑。全要領,是指免
      於遭受上述刑罰,得以善終。
2九京,即九原,晉國卿大夫的墓葬地,後
      世因稱墓為九京、九原。

(A)「美哉輪焉,美哉奐焉」用以稱頌新居落成;後世以「美輪美奐」題辭賀人喬遷
   之喜
(B)「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張老之言,乃讚美趙武,新居落成,可以安
   養天年
(C)「武也得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顯示
   趙武意在謙抑謹慎,全生避害,得以善終,無忝先祖
(D)「北面再拜稽首」,顯示趙武欣然接受張老的教誨
(E)「善頌善禱」意指張老善於祝頌讚美,趙武亦能虛心祈福

  1. 有關下列文字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折檐1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對非非堂。修竹環繞蔭映,未嘗植物。因洿2以為池,不方不圓,任其地形;不甃3不築,全其自然。縱鍤4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風而波,無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潛形於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也。
       
    乃求漁者之罟,巿數十魚,童子養之乎其中。童子以為斗斛之水不能廣其容,蓋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怪而問之,且以是對。嗟呼,其童子無乃嚚昏5而無識矣乎?予觀巨魚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魚游戲乎淺狹之間,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養魚記。                                        ( 歐陽修〈養魚記〉)
    【注】1折檐:屋簷下的迴廊。2洿:,挖地成小池。3甃:ㄓㄡˋ,以磚
          砌成。4鍤:ㄔㄚˊ,掘土器具。5嚚昏:愚頑糊塗。嚚,ㄧㄣˊ
    (A)這是一篇抒情與諷諭兼具的小品
    (B)作者以順應自然地形的方式挖出水池
    (C)童子棄大魚而活小魚,是因為水池太小
    (D)作者感嘆無知的童子讓大魚不能得其所
    (E)作者以池中的小魚自比身分卑微,不受重視

有關下列文字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景公病疽在背,高子、國子請。公曰:「職當撫瘍。」高子進而撫瘍,公曰:「熱乎?」曰:「熱。」「熱何如?」曰:「如火。」「其色何如?」曰:「如未熟李。」「大小何如?」曰:「如豆。」「墮1者何如?」曰:「如屨辨2。」二子者出,晏子請見。公曰:「寡人有病,不能勝衣冠以出見夫子,夫子其辱視寡人乎?」晏子入,呼宰人具盥,御者具巾,刷3手溫之,發席傅薦4,跪請撫瘍。公曰:「其熱何如?」曰:「如日。」「其色何如?」曰:「如蒼玉。」「大小何如?」曰:「如璧。」「其墮者何如?」曰:「如珪。」晏子出,公曰:「吾不見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七》)

【注】1:下陷。2辨:半分。3刷:通「廁」,置入4發席傅薦:越己
      之席,赴公之席。
(A)譬喻取材不同,立即見識材學之高下
(B)齊景公是用敵對的態度面對晏嬰
(C)齊景公背疽的顏色是青黑色
(D)高子撫瘍出於被動,晏嬰撫瘍出於主動
(E)「夫子其辱視寡人乎」的意思是:夫子因此就輕視寡人了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sl380118 的頭像
    lsl380118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lsl38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