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鴻門之宴週考考卷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2)

  1. 「劉備─孔明→三顧茅廬」,請仔細研究「 」中人物的關係和文句的相關含義, 再選出下列衍生關係與之最相近的選項:
    (A)句踐─夫差→臥薪藏膽    (B)孔丘─門生→周遊列國
    (C)周公─賢士→吐哺握髮    (D)項羽─劉邦→鴻門之宴
  2. 下列「  」內字音,完全相同的選項是:
    (A)刀「俎」/「狙」擊/「殂」逝 (B)睚「眦」必報/所費不「貲」/「訾」議
    (C)「鯫」生/荒「陬」/諮「諏 (D)「啗」飯/「諂」媚/「掐」住
  3. 下列成語所表現的神態,指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頭髮上指盛怒    (B)躊躇滿志徬徨
    (C)食不下咽憂慮    (D)正襟危坐嚴肅
  4. 下列成語的解釋,不正確的選項是:
    (A)「鴻門之宴」是指遠赴豪門,參與盛會的意思 (B)「期期艾艾」是形容人口吃,說話不流利的樣子 (C)「鴻鵠之志」是形容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 (D) 「帷握之謀」指的是軍事的謀略
  5. 司馬遷〈鴻門之宴〉的故事情節緊湊,飾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謀略戰;下列主要情節依發展次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曹無傷告密→范增獻計→()項伯遊說  ()劉項約婚  ()張良獻計  ()項伯夜訪」→劉邦謝罪→項王留飲→范增舉玦→項莊舞劍→項伯翼蔽→樊噲闖營、闖帳、力斥→沛公逃席→誅殺曹無傷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丙乙甲
  6. 下列「 」內字的意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A)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B)范增「數」目項王/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C)張良出,「要」項伯/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D)何「辭」為/大禮不「辭」小讓
  7. 下列詩句所涉及的人物配對,不正確的選項是:
    (A)子長少不羈,發軔遍丘壑。晚遭李陵禍,憤悱思遠託→司馬遷
    (B)不識興亡自有真,尊前示玦謾勞神。當時誰道翁多智,不及王家老婦人→張良
    (C)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項羽
    (D)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虞姬
  8. 以下引文都是歷史人物自敘情懷的歌辭,其中最可能是漢高祖劉邦之辭的選項是: (A)()山壞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B)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C)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D)登彼西山兮,採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9. ()坐須臾,沛公起「如」廁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以上「如」字共有:                                   (A)四義 (B)五義 (C)六義 (D)七義
  10. ()破釜沈舟  ()鴻門之宴  ()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揭竿起義  ()沐猴而冠  ()背水一戰 ()拔山蓋世    以上成語典故涉及項羽的,共有幾個?                (A)八個 (B)七個 (C)六個 (D)五個
  11. 下列文句「 」中的通同字,不正確的選項是:
    (A)「距」關,毋內諸侯:拒 (B)不敢「倍」德:背 (C)睚「眦」必報:眥 (D)令將軍與臣有「郤」:卻                     
  12. 下列「 」中所指的器物,不是指酒器的選項是:
    (A)不勝「桮杓」 (B)「斗杓」東指 (C)奉「卮」酒為壽 (D)「觥」籌交錯                                                   
  13. 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曰:「坐!」
    下列敘述,不屬於上文樊噲所持論點的選項是:
    (A)沛公遵守先前誓約,沒有稱王意圖    (B)沛公還軍等待項王,並無踰越之舉
    (C)沛公勢力不若項王,不敢輕舉妄動    (D)沛公破秦入關有功,反遭謠言所害

14~15為題組

  越石父賢,在縲紲(拘繫犯人之索)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戄然(驚慌失色貌),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戹(),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摘錄自《史記.管晏列傳第二》)

  1. 有關上文的解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越石父請絕」是因為晏子對他無禮 (B)「遭之塗」是指遭到蹂躪 (C)攝衣冠」意指嚴正莊敬的態度 (D)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意謂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可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要得以伸展心志
  2. 有關上文的解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 「弗謝」與「攝衣冠謝曰」,兩「謝」字的意思是:前者指告退,後者指道歉 (B)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與「信於久屈之中,用於至足之後」兩「信」字都解為「伸」 (C)嬰雖不仁,免子於戹」與「沛妘雖美,但很俗氣」都屬於認容關係的擒縱複句 (D)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與「君子學道則愛民;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兩個「君子」所指對象相同

16~17為題組

    秦起襄公,章於文、繆、獻、孝之後,稍以蠶食六國,百有餘載,至始皇,乃能并冠帶之倫。以德若彼,用力如此,葢一統若斯之難也。秦既稱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諸侯也。於是無尺土之封,墮()壞名城,銷鋒鏑,鉏(ㄔㄨˊ,通「鋤」) 豪傑,維萬世之安。然王跡(漢高祖)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超過)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漢高祖),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                                (摘錄自《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1. 上文旨在說明:
    (A)君權神授 (B)君權人授 (C)君權世襲 (D)君權禪讓
  2. 有關上文的敘述,不正確的選項是:
    (A)并冠帶之倫」指統一天下,統領百官 (B)「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兩「鄉」字義同 (C)無尺土之封」意謂:廢除封建制度 (D)王跡之興,起於閭巷」意謂:平民革命
  3. ()婦女無所「幸」 ()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先生「幸」勿推卻  ()計之詳矣,「幸」無疑焉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以上「幸」字共有:
    (A)二義  (B)三義  (C)四義  (D)五義
  4. 下列「者」字,當「指代詞」使用的選項是:
    (A)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C)「者」岀,未辭也 (D)客何為「者」
  5. 下列「 」內字的意義,前後不相同的選項是:
    (A)旦日「從」百餘騎來見/「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
    (B)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若是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為」
    (C)距關,毋「內」諸侯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D)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羅及老師「非常」敬畏師母
  6.     寇仲、徐子陵是江都小混混,意外取得武功經典
    《長生訣》,因而遭逆弒隋煬帝的宇文化及追殺。兩人
    後來在歷險過程中遇見李世民,原本敬佩其胸懷而意
    欲歸順,卻因出身卑微而遭他人排擠,乃憤而投入爭
    霸天下的行列……

    上文是某部小說的內容大要。如果想透過史書了解故事發生時代的真實歷史背景,下列史書不可能查閱得到的選項是:
    (A)《新唐書》 (B)《史記》 (C)《舊唐書》 (D)《資治通鑑》
  7. 下列文字為古瑞庭同學以武俠小說的樣式改寫《鴻門之宴》最緊張的片段,十分精采。但忙中有錯,請問畫底線的文字出錯的共有幾個?
        眼看著項王即將錯失殺劉邦的良機,范增再也按耐1不住,自個兒從宴席中站起來,悶不吭聲地走出去,召見項莊,告訴項莊說:「君王是個不忍害人,心地柔軟的人,我暗示他下決心趁著宴餐的機會殺了劉邦,他就是不理會。劉邦這傢伙不能讓他活過今天,否則縱虎歸山2,再想要殺他就難了!」
        「對!今天一定要把他幹掉!」項莊說。
        「為今之計,只有你能做到!」范增說。
        「好!讓我為君王
    効勞3!請您告訴我要怎麼辦呢?」
        「現在你就進入軍帳內,上前敬酒,敬酒完畢,你再請求跳劍舞
    愉樂4嘉賓,藉著跳劍舞的機會殺了劉邦。你做得到,你也一定要做到,要不然讓劉備溜掉,麻煩就大了!將來能和君王抗衡5爭天下的,一定是劉邦。今天不把他除掉,以後你們都將成為他的俘虜!」
        「好!就照您的方法宰了他。」
        項莊立刻進入軍帳敬酒,敬酒完畢,向項羽行禮說:「大王今天和沛公在這裡聚會飲宴,場面太正式,太嚴肅了,讓我來跳跳劍舞湊湊熱鬧,請大王准我
    現醜6!」
        項羽說:「好!」
        項莊拔出長劍,哼著軍歌揮舞,一招「神鷹展翅」,劍尖直指劉邦而來。
        「不妙!」劉邦暗自叫道,稍一側身,一道
    寒芒7從耳際閃過,大吃一驚,但仍強作鎮定,連聲叫好!
        項莊一轉身,又來一劍,劉邦這回迅速後仰躲過!
        「停!暫停!」項伯一看,心知肚明。劉邦是該死,但現在殺了劉邦,那要如何向好友張良交代呢?
    心一衡8,上前說:「一個人跳劍舞不好看,讓我來陪你跳,好熱鬧氣氛。」說完也拔劍起舞,一個劍步9上前,站在劉邦的座位前接招。項莊連出十劍,都被項伯擋下,眼看叔侄倆就要撕殺10起來,項羽立刻下令:「好了!到此為止,項莊!你出去領賞。」
        范增氣死了,暗自長嘆:「
    難到11真的是天佑劉邦?」
    (A)七個   (B)八個   (C)九個   (D)十個

23~24為題組
    微之!古人云:          。僕雖不肖,常思此語。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時。時之來也,為雲龍,為風鵬,勃然突然,陳力以出。時之不來也,為霧豹,為冥鴻,寂兮寥兮,奉身而退。進退出處,何往而不自得哉!故僕志在兼濟,行在獨善,奉而始終之則為道,言而發明之則為詩。謂之諷諭詩,兼濟之志也;謂之閒適詩,獨善之義也。故覽僕詩者,知僕之道焉。(白居易〈與元九書〉)

  1. 上引文章中,___   內文字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B)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C)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有關上文的解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急流勇退」是作者所主張的處世之道
    (B)作者立志要造福天下,行為求自我修養
    (C)作者的諷諭詩寓意能有經國濟世的功能
    (D)作者的閒適詩表達自己獨善其身的作為

23~24為題組
    中庸精神,在動作和靜止之間找到了一種完全的均衡,所以理想人物,應屬一半有名,一半無名;懶惰中帶用功,在用功中偷懶;窮不至於窮到付不出房租,富也不至於富到可以完全不做工,或是可以稱心如意地資助朋友。錦琴也會彈彈,可是不十分高明,祇可彈給知己的朋友聽聽,而最大的用處還是給自己消遣;古玩也收藏一點,可是祇夠擺滿屋裡的壁爐架;書也讀讀,可是不很用功;學識頗廣博,可是不成為任何專家;文章也寫寫,可是寄泰晤士報的稿件一半被錄有一半退回──總而言之,我相信這種中等階級生活,是中國人所發現最健全的理想生活。
   
因為人類是生於真實的世界和虛幻的天堂之間,所以我相信這種理論在一個抱前瞻觀念的西洋人看來,一瞬間也許很不滿意,但這總是最優越的哲學,因為這種哲學是最近人情的。總而言之,半個林白(美國史上第一位飛越大西洋的飛行員)比一個整的林白更好,因為半個能比較快樂。如果林白祇飛了大西洋的半程,我相信他一定會更快樂。我們承認世間非有幾個超人──改變歷史進化的探險家、征服者、大發明家、大總統、英雄──不可,但是最快樂的人還是那個中等階級者,所賺的錢足以維持獨立的生活,曾替人做過一點點事情,可是不多;在社會上稍具名譽,可是不太顯著。祇有在這種環境之下,名字半隱半顯,經濟適度寬裕,生活逍遙自在,而不完全無憂無慮的那個時候,人類的精神才是最為快樂的,才是最成功的。我們必須在這塵世上活下去,所以我們須把哲學由天堂帶到地上來。     (摘自林語堂〈中庸哲學〉)

  1. 下列敘述,不符合上文所稱「我們須把哲學由天堂帶到地上來」的選項是:
    (A)名字半隱半顯 (B)替人做過一點點事 (C)優越前瞻有作為 (D)不完全無憂無慮
  2. 下列對上文的解讀,正確的選項是:
    (A)作者最嚮往的人生態度:全心奉獻,樂在工作
    (B)作者不欣賞西方式英雄主義的生命型態,是因為:過度突顯個人,難以嘉惠社會
    (C)作者認為林白祇飛了大西洋的半程會更快樂,是因為:還有繼續挑戰的樂趣
    (D)作者認為中等階級的生活,最符合中庸精神

二、多選題:(每題3分,共48)

  1. 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嚮坐,亞父南嚮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嚮坐,張良西嚮侍。」下列關於這段話的解析,正確的選項是:                                             (A)范增位居十二點鐘位置,以順時針方向排列,依序是張良劉邦項羽
    (B)古人座位以坐西向東為尊,其次坐北向南,再其次坐南向北,最末是坐東向西
    (C)依座位安排,項羽坐西向東,最尊;劉邦北面稱臣最卑
    (D)座次安排,張良向西,可見張良位於東方,作東,宴會費用由他埋單
    (E)座次安排,劉邦位次居范增之下,可見項羽有意羞辱劉邦
  2. 司馬遷〈鴻門之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屬於「老練多謀」的是:
    (A)劉邦 (B)項羽 (C)張良 (D)樊噲 (E)范增
  3. 司馬遷《史記》自訂體例,其中卻有破例,為後人所爭論。下列不合體例的選項是: (A)項羽本紀 (B)孔子世家 (C)陳涉世家 (D)呂后本紀 (E)帝無本紀
  4. 下列文字,的釋義,正確的選項是:                                            (A)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指做大事者要能不拘小節
    (B)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提醒項羽要殺了劉邦、張良、樊噲
    (C)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形容暴政統治
    (D)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是指劉邦有帝王之相
    (E)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意指劉
      邦有稱王之志
  5. 下列各句「 」中之字、詞,所顯現的態度或行為,指述正確的選項是:
    (A)噲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
      「客何為者?」〈鴻門之宴〉→警戒
    (B)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上山採蘼蕪〉→不
      雅

    (C)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始得西山宴遊記〉
      →悠閒自適
    (D)孟子妻獨居,「踞」,孟子入戶視之,向母其曰: 婦無禮,請去之。《韓詩外傳》
      →傲慢
    (E)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虬髯客傳〉→恭敬
  6. 下列句子所指涉的人物剖析,正確的選項是:
    (A)唉!豎子!不足與謀」:其中「豎子」,明寫的指項莊,暗寫的指項羽
    (B)諏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其中「諏生」指曹無傷,「我」指劉邦
    (C)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其中「接輿」指王維,「五柳」指裴迪
    (D)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其中「馬上琵琶關塞黑」指王昭君,
             「更長門,翠輦辭金闕」指陳阿嬌
    (E)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其中「李郎」指唐玄宗,「一妹」
       指楊貴妃
  7. 關於《史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史記」本史書之通稱,漢人稱司馬遷所撰史書為《太史公書》、《太史公記》,
       魏晉以後始以《史記》為專名
    (B)所載自黃帝至武帝太初年間約兩千五百年間史事
    (C)正史之祖,紀傳體史書之祖
    (D)十二帝紀、八表、十書、七十列傳,共一百篇
    (E)《史記》以後的正史都遵《史記》紀傳體的體例
  8. 下列各組「 」中的字詞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亞父」者,范增也:叔父  (B)君安與項伯有「故」:交情  (C)大行不顧「細謹」:小節  (D)若上前為「壽」:斟酒、敬酒  (E)沛公已去,「閒」至軍中:抄小路
  9. 「若」字有好幾種用法,其中之一屬代名詞,為第二人稱。下列「若」字屬此種用法的選項是:
    (A)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
    (B)不者,「若」屬皆且為虜
    (C)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D)吾兒,久不見「若」影
    (E)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10.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義近於「醉翁之意不在酒」
    (B)「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喻處於弱勢,任人宰割
    (C)「范增數『目』項王」、「項羽『軍』在鴻門下」,兩句中『  』的字都屬於名詞
       轉品當動詞使用
    (D)「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項伯殺人,臣『活』之」,兩句中『  』的字都
       當致使動詞使用
    (E)「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義近於「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11. 下列有關司馬遷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字子長,西漢夏陽人,夏陽為縣名,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
    (B)繼父親司馬談之職,為太史令
    (C)我國東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
    (D)曾因李陵事入獄,受宮刑。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E)魯迅稱司馬遷的《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12. 下列文章中的「數、絕、患、置、若」五個字,與下列各選項文字中「 」內相同的字比較,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當此時,彭越「」反梁地,「」楚糧食。項王「」之,為高俎,「」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A)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B)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C)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D)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E)某所,「而」母立於茲
  13. 下列文字摘錄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畫底線的文字敘述,正確的是:
    (A)蓋文王拘而演《周易》(B)仲尼厄而作《論語》(C)屈原放逐,乃賦〈楚辭〉
    (D)左丘失明,厥有《左傳》;孫子臏腳,《兵法》修列;(E)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14. 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鴻門之宴〉與〈醉翁亭記〉都曾描述宴飲之場面,唯前者劍拔弩張,後者和諧
       歡暢
    (B)〈鴻門之宴〉出自《史記‧項羽本紀》;〈諫逐客書〉出自《史記‧李斯列傳》
    (C)〈鴻門之宴〉以秦末楚漢之爭為背景;〈虬髯客傳〉以唐末群雄逐鹿為背景
    (D)《史記》為通史之祖;《漢書》為斷代史之祖
    (E)《史記》、《資治通鑑》、《台灣通史》都是通史,合稱「三史」,都屬於正史
  15.   如果劉邦是命定的天子,那上天為什麼要給項羽開這麼大的玩笑?在漫天蓋地而來宿命的羅網中,項羽不甘心更不明白!他用全生命之力吼出「此天亡我,非戰之罪!」這正是千古無數悲劇英雄與宿命抗爭的心聲!……項羽此刻雖只剩二十八人,但這二十八人全都是忠心耿耿的「項迷」,所以,項羽發揮最大潛力,表演得酣暢淋漓。潰圍、斬將、刈旗三個節目,一 一圓滿演出之後,他還要問「觀眾」演得如何?……真不知此時此際項羽真正想證明的是什麼?證明他確實會打仗?證明他敗得不甘心?還是要證明「天道無親」?……最後,到了烏江。烏江亭長有條小船,在當時不啻是救命的方舟。項羽可以渡,可以不渡,這是生與死的抉擇。如果渡江,「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許歷史就要改寫。……天地無聲,諸神默默,等待項羽決定!果然,項王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這是石破天驚的獅子吼,是對造化所吐不平之氣,也是悲劇英雄必然的抉擇!他拒絕了生,選擇了死。他要打明知打不贏的仗,絕不逃避。他可以被人愛、被人恨,卻絕不受人憐!……項羽的致命傷也在此。八千子弟,橫屍戰場,無一孑遺,無辜百姓,因楚 漢二人之爭,流離失所,暴骨於中野,項羽都深愧於心。劉邦是沒有心的,也許原來有心,但早已被重重硬殼包裹得不留一絲縫隙。所以,為得天下,他可以不要父親,不要子女,至於謀臣功狗,當然更不足論!項羽任情潑灑的是年輕人一往不悔的青春之力,劉邦斤斤算計的則是中年人成敗得失的機心。項羽和劉邦相爭,怎麼會贏?                       (改寫自方瑜〈超級巨星—項羽〉)
    下列有關上文的賞析,正確的選項是:                                            (A)「此天亡我,非戰之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看來,本文認為項羽面對失
      敗的態度乃是不積極的作為

    (B)本文認為項羽最後選擇不渡江的原因,是對江東子弟犧牲的深愧之心
    (C)文中剖析項羽面對失敗的宿命時,仍淋漓盡致地發光發熱,留下不滅的傳說
    (D)文中「項羽任情潑灑的是年輕人一往不悔的青春之力,劉邦斤斤算計的則是中年
      人成敗得失的機心」,道破了楚漢相爭的成敗關鍵
    (E)本文認為就歷史成敗而論,項羽失了江山、地位,但就人格的完成而言,項羽卻
      成了悲劇英雄的典範

將下面各句(  )中省略的部分補上文字,正確的選項是:
(A)〈鴻門之宴〉: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項伯)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
   得擊(沛公)
(B)
〈桃花源記〉:此人一一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聞,(漁人)皆嘆惋
(C)〈曹劌論戰〉: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D)〈虯髯客傳〉:(楊素)頗僭於上,(楊素)末年益甚。無復知所負荷,(無復知)有扶
   危持顛之心
(E)〈前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sl380118 的頭像
    lsl380118

    被鐘聲敲碎的歲月

    lsl3801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